酒泉肃州区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白癜风新技术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近年来,酒泉肃州区以党建引领、产业融合为牵引,因地制宜、稳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盛夏,在酒泉肃州区总寨镇西店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置区,一座座崭新的住宅掩映在绿树鲜花中,几位老人聚在一起打扑克牌、聊天……

“我们的房子和居住环境都很好。”西店村村民程国德说。

程国德是酒泉肃州区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受益农户。他现在居住的平方米住宅是去年村上统一规划建成的,成本价12万元。按照肃州区实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要求,村上对程国德原住宅的宅基地进行了评估折价,程国德住进新房子只花费了多元。原住宅拆除后,宅基地整合成耕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仅此一项,西店村退还耕地达到.7亩。

西店村全村户、人,耕地面积亩(已流转余亩)。为了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西店村以党建为引领,抢抓总寨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的有利时机,一期拆除全村5个村民小组户住宅,其中户村民选择了货币安置。

如今,总寨镇很多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他们将土地以每亩元至元的价格进行流转,就近到敦煌种业亩蔬菜生产基地、奥凯种业千亩玉米制种基地、大禹节水亩蔬菜种植基地务工。

“今年,镇村引进的大企业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我一年务工收入能达到3万余元。”西店村村民冯秀兰说。冯秀兰还扮演着一名“经纪人”的角色。今年,她带领16名村民在大禹节水亩蔬菜种植基地务工,每人每天能挣元。

在酒泉肃州区泉湖镇永久村,农民党员任礼和妻子张玉梅经营着3座温室、5座钢架大棚。“当初搭建温室和钢架大棚时,许多村民都持观望态度。作为党员,我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座钢架大棚成本元,享受补贴后,我只花费了余元,每座钢架大棚年收入近1万元。看到设施农业带来的效益后,村民们也纷纷建起了温室和钢架大棚。”任礼说。

一座座高标准的温室和钢架大棚,鼓起了泉湖镇村民的“钱袋子”。泉湖镇以“党建+”引领,激发产业新活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农户,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结合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反哺产业发展,让群众认识到设施农业带来的好处。

“我们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全镇依托三大主导产业、三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至目前,全镇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余亩。年,设施蔬菜产业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泉湖镇党委书记岳天奇说。

在做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面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酒泉肃州区建立完善调度推进、分工协同、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来源:《酒泉日报》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周爱玲

通讯员:魏晓燕杨正丰

编辑:张静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8000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gr/13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