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峁西行笔记之二敦煌的回声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一提起敦煌,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莫高窟,总会想起著名敦煌学家陈寅恪先生在那里留下的警句: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总会想起斯坦因、伯希和、奥登堡、华尔纳等文明强盗。是啊,这些异国学者们打着探险、考古等冠冕堂皇的旗号,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轻而易举地据为己有,怎能不令国人扼腕痛惜,愤恨欲绝呢?也难怪国学泰斗陈寅恪先生在看完疮痍满目的莫高窟后发出了这样悲怆痛楚、催人泪下的感叹。

然而感情毕竟是感情,冷静下来的思考,往往会对现实作出更严厉的批判。客观的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强盗们,才有了今天伦敦、巴黎、列宁格勒、印度德里等十多处敦煌藏经的完整保存,才有了虽艰难却也有一线希望的追索之路,才有了国外敦煌文献影印件的回国出版,才有了“人类的敦煌”这一宏大悠久的课题。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数典忘祖,汉奸理论,甚至还有更难听的诅咒。余秋雨先生一篇《道士塔》,勾起了多少国人的心痛,催洒了多少学子的眼泪。但那毕竟是百年后一个多情才子的感性宣泄,是情结,是呼号,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而要真正理解敦煌的痛,首先得读懂我们的国史,至少得了解百年前祖国羸弱的现状,了解那个时代我们国家的统治者们都干了些什么?然后再回来解读敦煌的历史,再去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些强盗们的所作所为和斑斑劣迹。

敦煌藏经发现于一九零零年,以西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刚刚完成对百日维新的残酷镇压,义和团反帝运动正在全国迅猛发展,八国联军以"保护使馆"名义入侵中国,清政府转换面孔协助洋人弹压同胞,民族危机伴随着文明危机,中华民族到了空前的危险时刻,甚至连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看到中国的现状也感叹地说:中华民族的生命已经快到尽头了。

在这种风雨飘摇的背景下,官员们谁还顾得去理会一大堆残破不堪的藏经?即使有人理会了,将藏经运到北京,谁又能保证不会和圆明园、《四库全书》、《永乐大典》一起化为灰烬呢?继续存放在莫高窟山洞里呢?多年后苏联十月革命中失败的白俄溃军曾流落到此,竟将莫高窟当军营住进去了,他们在壁画上涂鸦,写斯拉夫下流话,在洞窟的角落支灶做饭,污染破坏了大批壁画,藏经嘛,当然只算作点火的废纸......

惊天浩劫,有谁去约束?谁又能约束得了?难怪当时去了敦煌,亲眼目睹了这些暴行的美国探险家华尔纳,这个令中国人深恶痛绝的强盗见状也愤怒地写道:

“谁能保证有一天中国军队不会住进来?看来它们的末日即将到来,我将不惜粉身碎骨也要拯救和保存这些东西。”

这当然是强盗们在找借口粉饰自己卑劣的行径,其劫掠盗窃的实质是无法掩盖的。但真真切切的事实却是:他们在客观上保护了这批稀世珍品,也为后来的深入研究、影印出版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素材,他们的行径应该说主观上无德,客观上还是有一点“功劳”的。

其实,说没有中国人关心敦煌瑰宝,也不是事实,只是效果甚微,甚至给伤口上撒了盐,给惨痛更蒙上了一层深深的耻辱。

一九零九年,以于佑任、罗振玉为首的中国学界经过九年漫长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敦煌残余数千件残余藏经收归国有的一天。

岂知,同时也迎来了更加伤心的难言之痛。

首先是官场的繁文褥节,然后是购回文物(注意:是购回,因为那时莫高窟还不属于国家,收为国有是三十多年后的事了)的三千块银元资金,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是以私人名义筹措,罗振玉不畏艰难,发动学界,求爷告奶,好容易办完这些事,只等起运了。

谁也不会想到的是,从敦煌到北京竟是怎样一个苦难旅程?

此时敦煌经卷的价值已人所共知,于是这漫长的旅途便成了掠夺经卷的战场,从敦煌经酒泉、高台、张掖、永登、兰州、定西,一路都流失不断:地方官宦、名士、乡绅、甚至行伍出身的军人,纷纷大显身手,巧取豪夺,而押送的官员其实就是同伙……

其后果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究竟有多少经卷和文物流失,成了永远的谜,以至于此后几十年后,还有文物贩子在河西走廊这一带秘密淘宝。

然而劫难还没有结束,经卷进京之后第一站并不是学部大院,而是一个叫何震彝官员的私宅,此人先将一批精品选入自家书房,然后为凑够上缴卷数竟将一部分卷子一撕为二.......

如果允许我们再不合时宜地远溯一点,则更加会痛心疾首,五十余年后的"文革"期间,我们国家弥足珍贵的多位敦煌学家,也因莫须有的罪名备受摧残而死,他们是:

向达、潘光旦、陈梦家、黄文弼、陈寅恪、王重光......

呜呼!这到底是怎么啦?我们的国,我们的国人……

此刻,我不知道我们还有何理由去理直气壮地再去指责斯坦因为强盗?还有何颜面再去责骂和我国学界保持了几十年友谊的伯希和博士?还有何底气再去怀疑华尔纳当年的震惊与愤怒?

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英、法、俄四大博物馆敦煌藏经在中国陆续影印出版,海外寻宝时代终于结束时,我们是否应默默的对这些以劫掠为目的的强盗们的亡灵作一句中肯而公正的评价:

卑鄙的行径,意外的结果。

作者简介:李国峁,笔名尧风,原籍陕西蒲城,渭南市作协会员,酷爱历史,喜欢写作,曾在省内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多篇。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赵晓娅

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mj/17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