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寻求帮助无果,他把经书卖到外国,余秋

对于文物保护,现在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为强烈的保护意识,“文物不流落国外”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

当我们回顾历史,却发现在晚清时期,有一个人将流传下来的文物经书卖到了国外,在文化大师余秋雨的著作《文化苦旅》中,将这个人归结为历史的罪人,但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

出生贫寒,结缘道法

年,王圆出生于湖北麻城一个普通家庭,但是王圆箓家庭并不富裕,新添的人口不能让这个家庭沉浸在新生的快乐中。相反地,家中清贫的他,难以维持生计,为了生活,只能四处奔波逃生。

成年之后,王圆箓选择了参军。但是晚清时期参军,只能说是维持生计,更多的也是被顶头上司压迫。

机缘巧合之下,王圆箓了解到了道教,此时道教已经较为衰落,但是王圆却被道教中的奥秘吸引,将道教奉为自己信仰。

后来为了追求道法的真谛,王圆箓离开了军队,终于,他受戒为道,为自己取名法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道士,以化缘为生,一路往新疆方向游历。

年,王圆一路游历来到了敦煌莫高窟。

在敦煌莫高窟,王圆箓受到了此处道法感染,于是,王圆开始在莫高窟的南区北段清理起了堆积的沙石,并为此处的真人神像供奉香火,收受当地人的布施。

在他小有积蓄后,便在如今莫高窟第16窟的东侧建立起了太清宫道观,这就是我们如今的“下寺”。

年,王圆箓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藏在莫高窟内的佛教的文物经书。信奉道教的王圆并不局限于道教,对于佛教也了解不少,目不识丁的他,此时却觉得这些眼前的佛教残破经卷定是世间瑰宝,为了保护这些文物,王圆箓开始了奔波。

保护文物,一生奔波

发现文物后的王圆箓,已经觉得,以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保护这些文物,因为文物经常会面临因为天气原因残破,因为人文原因被盗取,最终消失不见。

孤身一人的王圆认为如果要保护好这些文物,只有寻求官府的保护。

于是乎,王圆箓带上两卷经书,步行前往五十里外的官府,希望将经书呈献官府,并获得官府的出兵保护。

但是当王圆箓来到官府,将经书呈上后,此时的县令严泽却认为,这些经书不过是些破烂,根本就没有保护的必要,就用这样的三言两语就将王圆箓打发了。

第一次求助官府失败,王圆箓并没有感到挫败,相反,虽然没有官府相助,他仍然选择独自一人守护经书。

两年之后,敦煌县迎来了一位新的县令汪宗翰。这位县令与之前那位不学无术的县令可不一样,这可是位进士,有学识、有见地。

王圆箓心中的希望再次燃起,给县令禀报了这件事。汪宗翰听说之后,果然来了莫高窟实地考察,但是,汪宗翰并没有留下官兵对经书进行保护,只是自己带走了几卷经书,然后对王圆说:“你要好好保护这些经书啊!”

如果我们是王圆箓,恐怕此时已经心灰意冷了,两次禀报,却都无疾而终,没有任何的奖励,做个免费的劳动力,用爱发电,这样的事,如果不是真的有毅力、有恒心的人,也是做不来的。

但是王圆还是与众不同的,两次失败后,王圆箓并没有放弃,这一次,王圆想要寻求更大官员的保护,于是他花了大价钱,雇了一只毛驴,搭载了好几卷经书,夜以继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赶到了肃州,见到了当时的兵备道道台延栋。

可谁知,这位大人比前面两位县令还要自负,他看了看这些经书之后,只是说:“这些破烂写的还没有我好,有什么好保护的,快拿走!”就这样,三次求助,三次失败。

后来,在年的时候,王圆箓为这些经书做了最后的努力,耗尽积蓄,冒死写了一封书信送呈北京,希望得到老佛爷的重视。

可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的书信,哪里真的能够呈上当时老佛爷的书案上呢?最终这封言辞恳切,承载着王圆箓最后希望的书信不知飘向何处。

无奈现实,售卖文物

年,国内局势已经渐渐不稳,海面上,来自远方的帝国威胁着这个国家,国内,各方势力占据一方,冲突的发生甚至已经趋于平常。这一年,一位来自遥远国家的学者来到了敦煌莫高窟,在他人的介绍下,他认识了莫高窟内的守经人王圆箓,而这位学者就是我们后来所偶熟知的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即英国著名学家斯坦因。

斯坦因听说了莫高窟内藏有经书的事情之后,以一些极其不光彩的手段,欺骗了当时守经人王圆箓,并花了40块马蹄银买走了不可估价的经书文稿。

斯坦因从敦煌莫高窟带走大量经书的事情传开,一批又一批的国际学者也陆续来到了敦煌,纷纷从莫高窟内带走了不可计数的经书藏本。

这些经书,虽然流落国外,但是作为学术研究孤本、文化瑰宝,它们至今还较为完好地保存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然而留在国内的那批经书却真正遭受了一场“文化洗劫”。

这个时候,晚清的统治者才终于意识到这批经书的价值,开始命令官员将这批经书保护好,并将其运往北京。

而晚清的官员,在运输经书的途中,都想要填满自己的口袋,从这批运往北京的经书之中,一人扣留一点,最终到达北京的经书只有八千余册,而这些被人扣留的经书,才真正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可是,如今“贩卖文物”的罪名已经将王圆箓推向了历史罪人的深渊,面对后人的指责,面对余秋雨的痛批,许多专家都觉得,余秋雨欠这位王道士一个道歉,我们应当为王圆证明。

作为当时的一个小人物,王圆箓已经做了当时他能做的一切,文物流失国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悲哀,不应当是一个人的过错。

反观清朝官员,经书流落,因为保护不当或者个人贪欲,经书残破,更没有发挥出它应该有的价值,却是让人唏嘘不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mj/17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