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来了,让敦煌的历史翻开新一页he

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正在巴黎留学的常书鸿像往常一样来到塞纳河边散步当他走近塞纳河边的一个旧书摊时命运之神把一套画册递到了常书鸿的手里……

《敦煌石窟图录》

打开画册的那一刻,常书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一套《敦煌石窟图录》,书中余幅千佛洞壁画,虽然只是黑白照片,却仍把常书鸿惊呆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国家竟有如此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然而序言中清楚地写着:照片拍摄于年的敦煌石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以精美的壁画和雕塑闻名于世,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历经一千多年的营建,现有洞窟个,保存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壁画和两千多尊彩塑以及大量的珍贵文献。

当时他看到那些唐代的绢画非常震惊,他说他在欧洲将近10年,沉浸在所谓的欧洲的繁华和这种最高艺术的世界里面,没有想到中国有这么好的东西。

这次邂逅让常书鸿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他当即决定要尽快返回祖国,亲眼看一看那个沙漠深处的石窟。

年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常书鸿只身一人踏上了回国的列车。一路上,每当想起在巴黎看到的那些被掠夺而来的敦煌文物,他都痛心不已,并许下心愿,回国后一定要把这些国宝保护好。

常书鸿

然而回国后的情况并不像常书鸿在法国时想象的那样乐观。当时由于国内时局动荡,政局不稳,他只得一面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一面寻找前往敦煌的机会。

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常书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经努力,他终于寻得机会前往敦煌。从年塞纳河畔初次相遇到终于能够踏上去往敦煌的路,这中间跨越千山万水,历经重重险阻,时间一晃就是7年。

年的一天,正当常书鸿踌躇满志准备西行时,一场“家庭战争”再次在这个平静的四口之家爆发。

刚安顿下来了,我爸爸就要去甘肃,要去敦煌。我妈妈不同意,她很奇怪,说你怎么还想着敦煌?我爸爸是杭州人,说杭州人是“杭铁头”,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一番流泪和争执之后,常书鸿和妻子达成协议,他先去,妻子随后。年9月,常书鸿只身一人从重庆珊瑚坝机场登上了飞往兰州的飞机。

抵达兰州后,在甘肃省教育厅等协助下,常书鸿招了一个会计和一个文书,这便是他西行敦煌的全部人马。

年2月20日清晨,常书鸿一行人从兰州动身,踏上通往敦煌之路。经过一个月零四天的长途跋涉,当一轮红日从三危山升起的时候,常书鸿等人终于看到了远处的千佛洞。

莫高窟

终于到了日思夜想的心中圣地——敦煌莫高窟,然而眼前的情景却让常书鸿高兴不起来,这个被誉为“20世纪最有文化发现价值的地方”已是残垣断壁。衰败的景象让常书鸿心痛不已,也深感肩上的责任沉重艰巨。

常书鸿查看莫高窟

到达敦煌的当天,常书鸿顾不上休息,便迫不及待地跑进了洞窟。几十年后,他仍清楚地记得当时所感受到的震撼。

在自传中他写道:每一个敦煌洞窟都具有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对这个伟大艺术宝库,我过去支离破碎的了解太肤浅、太可怜了。几百个洞窟记录了晋、魏、隋、唐到元朝一千多年间,佛教艺术、道教艺术和世俗生活的天才智慧之作,融会了中西文化。

然而激动之余,当他走进名震世界的莫高窟第17号洞窟,也就是藏经洞时,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昔日曾经装满敦煌文物经卷的洞窟惨遭劫掠后,如今已是破败不堪,几乎成为一座空窟。

不只是藏经洞,剩下的千佛洞也一直遭受着自然与人为的双重破坏。在众多无人看管的洞窟里,珍贵壁画早被偷盗者用胶布粘走,剩余的有很多被烟熏得漆黑一片,大多数洞窟的侧壁被随意打穿,从鸣沙山吹来的流沙堆积在洞窟里,几十年来无人清理,不少洞窟已被流沙掩埋。

常书鸿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我越研究敦煌就越痛心它的遭遇,我恨我自己,我来迟了、来晚了。”遗憾之余,他又在心里默默地说:“我既然来了,就要保护好你。”

好在他来了,敦煌的历史将在他的手里翻开新的一页……

敬请收看

今日(7月6日)20:00档

CCTV4《国家记忆》

《敦煌守护人常书鸿》之《使命》

全网独家首发尽在央视频APP!

想收看《敦煌守护人常书鸿》

最新一期节目

扫描下方海报中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xs/7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