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茶酒论的几个问题

敦煌文献里有很多好玩的文章,《茶酒论》就是这样一篇。

这篇文章虚拟了茶、酒、水三者的对话。茶和酒互相指摘对方所短,夸耀自己所长,不相上下,最后,水出面调停。

敦煌写本《茶酒论》最早被介绍给世人是年,在刘复所编《敦煌掇琐》中。年,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简单论及了《茶酒论》。年,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将《茶酒论》收入其中。年代以来,有十数篇论文直接或间接论及《茶酒论》。讨论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文献信息考订。对写本数量、作者和抄写者、异文状况等做了考订。以张鸿勋发表于年的《敦煌故事茶酒论与争奇型小说》一文为代表,暨远志年对《茶酒论》创作时间的考证亦为重要增补。其后诸文,除异文情况的整理外,其他基本文献信息,均来自张、暨二人。

第二,对其文体性质的讨论与认定。《茶酒论》究属何种文体?自其被发现起,就众说纷纭,年,钟书林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综合刘复、王重民、郑振铎、张鸿勋、张锡厚、周绍良、谭家健、赵逵夫、王小盾等学人之论,指出主要有五种分类:小说、变文、俗赋、散文论说、戏剧讲唱[1]。其中,“俗赋”和“论说”似乎更得学界认可。

第三,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有人认为,《茶酒论》带动了争奇型文学的发展;有人指出《茶酒论》对其他民族的文学产生了影响,如藏族的《茶酒仙女论》,布依族的《茶和酒》[2]等;还有人将《茶酒论》延伸及茶文化,进而辨析儒释道三家与茶的关系[3]。

年,张鸿勋对《茶酒论》进行文献考订之时,绝大多数研究者尚无法真正接触到敦煌写本实物。-年,在中、法、英、俄等国相关机构与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各卷册得以陆续出版,绝大部分的敦煌写本被影印了出来,这就使得更多研究者得以见识敦煌文献全貌。正是在对照《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的图版时,笔者有了新发现,进而对《茶酒论》的写本数量、作者姓名、抄写特征等产生了好奇心。

《茶酒论》有几个写本?

学界一直称敦煌《茶酒论》共有六个写本,其中法国藏有四个,编号为:P.,P.,P.,P.。英国藏有两个,编号为:S.,S.。其中,P.、P.两个写本的《茶酒论》是全文,内容完整,其他五个均为残本,由残片组成。

P.

P.(部分)

P.

P.

S.

S.(S./1S./2S./3)[4]

笔者在对照图版时,突然发现,五个残本之中,英藏S.不应视为一个,而应是两个写本。

S.共由三张残片组成(S./1;S./2;S./3)。这三张残片,字体并不一致,S./1、S./2两张,字体十分新近,当为同一人书写,且其文字内容也衔接得上,见下文:窃见神农曾尝百草五谷从此得分轩辕制其衣服流传教示后人仓颉制其文字孔丘阐化儒因不可从头(S./1终,S./2起)细说撮其枢要之陈暂问茶(之与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今日各须立理强者光饰)一门茶乃出来言曰诸人莫闹(听说些些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这是S./1和S./2两张残片的内容,S./1较完整,S./2的缺失较多。括号中是笔者据《茶酒论》原文所补。可以看到,S./1正可与S./2接上。对照来看,S./3的字体与S./1和S./2存在明显差异,当为另一人所写。综上,S.实应视为两个写本:S./1和S./2是一个;S./3是另一个。这样一来,敦煌所存《茶酒论》就变成了七个写本,而非六个。这七个写本由七位不同的抄写者抄成。长期以来,学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zz/10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