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下属的《经济参考报》,报道了甘肃敦煌万亩沙漠防护林,因为要给葡萄园让路,惨遭“剃光头式砍伐”。
根据该报道,惨遭砍伐的防护林,位于库姆塔格沙漠东缘的阳关林场,是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
可从记者拍摄的现场图片和视频看,大量树木被砍,许多树好不容易才长到碗口粗,稍大一点的树桩干径已达30厘米。
这些正值青壮年的林木像遇到推剪一样,一棵不留地被推倒,上万亩林子被“剃光头”。
有识之士因此发出疾呼,任由这道阻沙屏障彻底失守,不仅敦煌危在旦夕,恐怕河西走廊也将面临一场风沙侵蚀绿洲的生态灾难。
然而,这篇报道,却遭到甘肃当地的强大狙击。1月26日,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调查结果称,阳关林场未发现“剃光头式砍伐”。
林草局只发现,阳关林场在未申请领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违法砍伐尚未枯死的行道树10余棵。
甘肃林草局还表示“林场范围长期以来只有余亩防护林”,“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
这等于是公开指责,万亩沙漠防护林被砍,根本就是新华社杜撰的假新闻。
甘肃当地的这一表态,把新华社激怒了。昨天,新华社在官方微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