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middot敦煌在已知与未知之间

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06/6084137.html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这是近代著名出版家、教育家张元济先生的一句话,简单朴素却有份量

我常常在想,学生时代的我,如果能够真正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如果能有今天十分之一爱读书的劲头,估计“学霸”这个词的流行会提前二十年。

不过,现在做个读书人倒也不晚。

第一次走进莫高窟是在年秋天。可想而知,一个此前对佛教美术完全一无所知的人,走进洞窟的那种震撼,而后是不知所措,因为那些纷纷涌来的名词术语(我记得“迦陵频伽”当时是用拼音记下来的)。第一本书是在窟区内书店,《敦煌鉴赏精选50窟》。选择这本书,因为它有洞窟崖面分布示意图。后来,看窟次数多了,挑的书也越来越多,因为敦煌绝对会给你重新审视自己知识结构的“压力”。

人被自己唤醒需要时间和机缘

阅读是一根导火索。

往返几十次,愉快地做一个敦煌爱好者。爱好这东西,真正“走火入魔”起来也相当具有“摧毁力”(我指的是钱包)。陆陆续续读了一些书,也慢慢把家塞满了书。读书是一趟心灵的旅程,这一路上的风景又与敦煌有关,岂不更乐在其中。

说到阅读最大的妙处,该怎么形容呢?如同脚踩大地,丰富而深沉,知识的能量真的可以滋养、培育与之相对的心灵,而不至于过分依赖物质和他人。其次,阅读有助于对习惯的养成、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优化,善观自心,也更客观地看这个世界。

如果,有人问,你现在的身份是什么?

答曰:敦煌悦读者。

“来敦煌前,可以读哪些书?”

提前阅读是为了打开视野,而不是先入为主

总有一些朋友问,想去敦煌又觉得它太厚重,想提前看书也不知从何读起。从我个人的体验,旅行功课必不可少,但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不妨从多纬度展开一些阅读:

01

关于一条路

对历史大背景的了解,时间轴和空间轴,非常有必要。单买这一本看就可以了。

第一本读完的完整关于丝路的书籍。广义的丝路,偏重贸易史。

考古材料很多,年表很清晰,按交通史的七个地点串联,作为通识类算很好读。

从考古发现的实物入手,结合文献资料,围绕中西文化交流。物虽“不起眼”,意却在物外,个人比较喜欢这类比较学视角。

“历史不是讲述已经死掉了的过去,而是清楚地呈现创造出连接现在过程的各种行为,更是掌握未来的最大粮食和手段。”

书都快被翻烂了,曾经想读完五遍要做一个总结PPT。关于欧亚世界一体化,还待细嚼慢咽。

也是日本老爷爷的作品。作者研究“干燥亚洲”,沿着丝路探寻绿洲与沙地城市的一本纪行文集。译者太喜欢用反问句了,不过地图特别好,准备去中亚时带上。

02|关于一座城

一部没有落地的纪录片的文学本,偏散文。个人觉得比余秋雨的《敦煌》言之有物多了。

资料详尽,作为敦煌历史合集可通读下。

五位敦煌学专家的讲座辑录,涉及不同领域。

敦煌学入门书。

03|关于一个石窟群

参观莫高窟前建议必读书。

段文杰先生的学术成果,从美术史和美学角度对敦煌石窟进行研究探讨。此书可收藏,手边常读。

写书人,和研究对象一样,传递出一种古来有之的“匠心”。古今中外,艺术史、经济史和科技史的跨学科互动。

访谈录。从西安到敦煌的飞机上一口气读完,对“莫高窟人”有了更深的认知和敬仰。

难得有如此全面介绍整个敦煌石窟群的书籍。

沙老师的书,值得推荐。关于这个特窟的原创性研究,视角与方法重于结论。建议先看窟再看书。

04|关于一群人

一本好书。能把一个厚重的考古发现和学术观点说扎实说明白了,还让人读来轻快流畅,这是真水平。可惜现在很难买到了。

个人比较爱看日本学者对西域历史和民族的著作,观点有待商榷,但严谨和想象力值得借鉴。

需要有些背景知识再读,如果先看完《大唐西域记》就更好,配合路线图。但斯坦因的系列书都建议一读,欣赏他的满心热忱。

如果忽略掉文字翻译中的瑕疵,这个系列可以作为了解中亚的普及读物。

05|爱好者进阶阅读

“就一个纯学术人而言,任何高级名位头衔都是暂时的装饰,不足重视。只有学术成就才是恒久的贡献,必须坚持。”不作高论,不矜其能,史学大家的治学经验与态度,可以为镜。感谢国博的朋友推荐一读。

如果你是个唐史爱好者,一定要读这本书。从八个不同视角解构唐朝的世态万象,和在盛世流光背后的得失抉择。个人对“长安的多元思想和外来文化”很感兴趣。

追溯希腊文明的源头。这是我的菜。

又一本必收藏之书。

这两天正读,有点意思。在关于异怪的东西方思维中,似乎有一根无形的线头牵引着。

一本关于考古学的畅销书。

“一些关于阅读方法的小建议?”

当养成阅读习惯的时候,方法就自然形成

☆养成兴趣说难也不难,先找你感兴趣的读,坚持半个月,让阅读成为你每一天的一部分。

☆“身边永远要带着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这是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的;这也是我想说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辈子能读很多书,不是什么书都要求解,会意是最好。也许心领神会,才能有所创新。

☆读书不贪多,成为“你的知识”就对了。读书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慢慢形成自己的视角和观点。

☆遇到有些重要的或很有启发的书,读后要做思维导图或ppt,作为小结;时时温习之,受益良久。

☆书也不一定要一本一本接着读,有些书可以跳着看,交错着读。

☆胡适先生经常劝人要买书,这是个好习惯——“闲时可多往书摊上逛逛,无论什么书都要去摸一摸,你的兴趣就是凭你伸手乱摸后才知道的。图书馆里虽有许多的书供你参考,然而这是不够的。因为你想往上圈画一下都不能,更不能随便的批写。所以至少像对于自己所学的有关的几本必备书籍,无论如何,就是少买一双皮鞋,这些书是非买的。”要听大师的话,少买衣服鞋,多买书。

☆很重要的,把阅读当成一种放松,这也是自己相处的最佳模式。

去年暑期,在西千佛洞排队参观的人流中,看书的女孩最美丽。

“敦煌哪里可以买书或看书?”

心在书香里,书香也在心里

窟区书店

莫高窟

石室书轩

沙洲夜市

莫高书城

敦煌市区

摘星阁

敦煌山庄

馆书香吧

敦煌图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喜欢就是一切,愈投入,愈充沛。

愿我们都能在与书本、

与知识的对话中,

找到和这个世界相处的乐趣。

以上书评和观点仅为一家之言,也欢迎大家抛砖来。明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有好书也多分享哦,记得在后台留言,或给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zz/14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