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书法大系《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之一
年和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来到敦煌汉塞,将盗掘的汉简余枚与莫高窟敦煌经卷一同劫掠而西,保存在今大英图书馆。罗振玉、王国维闻之扼腕叹息,奋笔数月著成《流沙坠简》,唤醒了国人对汉代简牍的珍视。
年夏鼐等对敦煌小方盘城以东的汉代边塞遗址进行考察,掘获汉简43枚。
年,考古工作者在敦煌小方盘城以西的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里发现汉简余枚。
简帛书法大系《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之一
据史籍记载,汉代为了遏制匈奴,联系西域各国,自汉武帝开始在河西地区分段修筑长城。如今,这一地区依然保存着大量的汉代城墙和烽燧遗址。马圈湾烽燧遗址即为其中一座。
马圈湾烽燧遗址位于敦煌城区西北,距市区95公里。年6月,由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敦煌县文化馆组成的汉代长城调查组,对敦煌县境内69座烽燧遗址进行了调查。又于同年10月对马圈湾烽越遗址进行了试掘。这次发掘发现了一批汉代生活用品、军事器械及大量简牍,简报发表在年10月的《文物》杂志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发掘还发现了共5件8片西汉麻纸残片,被称为“马圈湾纸”。据同时出土的纪年简考证,马圈湾纸为西汉宣帝元康至甘露年间之遗物。早于传说的蔡伦(公元前63年-公元前年)造纸。
简帛书法大系《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之一
马圈湾汉简
年对马圈湾烽燧遗址及周边堆积进行的试掘共出土简牍7枚。绝大多数为木简,竹简极少。有简、牍、符、抓、签、封检、削衣等多种形制。最早的纪年简为西汉宜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3年),最晚的纪年简为王莽始建国地皇二年(公元21年)。多数简牍已经散乱,只有极少数可以归为一册。内容涉及玉门关及其边塞防御、屯兵屯田、民族关系以及西汉后期到王莽时期汉新王朝同西域的关系。同上世纪初斯坦因两次在敦煌发掘的汉简和年代出土的悬泉汉简使敦煌地区成为出土汉简最多的地区,共同构成丝绸之路河西段一幅绚丽多姿华彩纷呈的壮丽画卷。
简帛书法大系《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之二
关于这本书
近年来,书法界在碑学、帖学之外,很多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