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这些坏习惯!避免猝死年轻化这些年,关于中青年猝死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何都市白领猝死高发?一什么是猝死?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有人认为也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0多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低于1%。猝死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疲劳过度易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人体表现为身体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猝死。二容易猝死的人群1、过度劳累、熬夜过度劳累、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2、不健康生活方式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长时间坐着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黏稠度较高,下肢更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梗死,最终可能导致猝死。3、生活压力大生活压力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4、肥胖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5、抽烟喝酒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酒精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心脏衰竭等疾病。6、打呼噜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一次超过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7、抑郁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三猝死发病前的征兆1、胸痛胸痛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憋气时,就要提高警惕,立即就医。典型的冠心病表现的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2、潜在病因除了胸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3、憋气、明显的紫绀、血氧下降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血氧下降等,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4、重度的血压升高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四猝死的急救五预防猝死,从生活点滴开始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率。1、保持充足的睡眠。2、清淡、低脂饮食。3、戒烟、戒酒。4、适量运动,改善身体健康状态,加强心肺功能。5、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以及避免焦虑抑郁的出现。6、注意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时可通过兴趣爱好将负面情绪抵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