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82岁都不愿退休的北大才女吗只为修

在中国有很多伟大的人,他们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宁愿牺牲自己的家庭作为代价,如痴如醉地沉迷于中国古文化的美丽之中,为了这份美丽和灿烂,奉献出自己半生光阴,后来的人们看到他们的事迹,只会喟叹不已:无论在什么时候,时代都呼唤着那些甘于奉献、勇于沉潜的灵魂,他们的身躯向着一面黄土,而灵魂却永远向阳而生!

年,樊锦诗在北京一个高文化水平的家庭出生,她从小学习优秀,一路顺风顺水,考上了北大考古学专业,后来她沉醉于美丽的敦煌壁画,于是她25岁的时候,就毅然决然的留在敦煌,因为她知道壁画修复工作需要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修护好那些壁画。

这个过程无疑是非常艰难的,不但生活上缺水断电,还需要耐得住孤苦,樊锦诗本来已经成家生子,但是因为长期留守在敦煌莫高窟,她跟自己的家庭分居两地,很难见到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而且因为修复壁画的工作很忙,樊锦诗一年也舍不得离开几次,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留在修复工作上。所以漫长的岁月过去,她在这种与亲人分隔、一人孑然独立的极端情况下,生活了19年。好在樊锦诗有一个非常开明宽和的丈夫,他为了支持她的工作而选择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千里迢迢来到大漠,在丈夫的支持下,樊锦诗更有动力投入到剩下的时光里,用一桶桶颜料,为这壁画上斑驳缺漏的痕迹作斗争。

敦煌壁画为什么需要修复?那还是因为游客不自觉的损害,以及时光不断变迁,在壁画上自然而然留下了风化的痕迹,樊锦诗也衷心的希望,自己的辛勤汗水不是无用功,自己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去保护文物,后来她逐渐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毕竟现在的科学技术那么发达,她完全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对莫高窟壁画进行三维成像,而游客们也就不需要实地探索敦煌,直接通过投影出来的3D成像,就可以了解莫高窟,所以后来的樊锦诗致力于文物的科技修复之中,并在这门技术的推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的樊锦诗已经八十二岁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应该退休、在家养老的年纪,但是樊锦诗不愿意从自己的岗位上退却,她想把自己的全部岁月投入到挚爱的事业中去。如今,她已经成为《朗读者》中的榜样标杆,她美好的精神也将永久流传下去,让更多人都感受到这份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zz/16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