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敦煌葡萄!
敦煌莫高窟现存有编号的洞窟个,显示出敦煌曾有的兴盛。据多年来敦煌学者的调查研究,现存洞窟是由北凉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以及与其平行的张氏、曹氏归义军政权,直至西夏、元,在大约近一千年的漫长岁月间,陆续营造而成的。
敦煌莫高窟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等早期佛窟,给今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自北魏后期及西魏、北周时,来自印度的佛教、佛窟开始本土化、中国化。
从壁画内容来观察,出现了中国传统的神话、神仙为题材的内容,和大量的佛像画、故事画截然不同。主要集中在莫高窟第、两窟(西魏)。第窟洞顶画伏羲、女娲南北相对,两人均为人首蛇身双足,头束发髻,胸前日月,肩披长巾。传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除青龙外,均出现在画面上,此外还有雷公、电神、风神、雨神。他们都上下翻飞,翱翔于彩云之间。这些传统的神话神仙,从中国的祠堂、宫殿、坟墓、道观走进了佛窟,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功能,成为保护死者安宁和引领灵魂升天的神仙。这种把中国本土的道教和来自西方佛教的内容融为一体的壁画,正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儒家思想逐渐融合而“中国化”的一个侧面。
从画艺风格、面相服饰上看,表现的更深入细致。从造型艺术上即塑像上看,形成了“秀骨清像”和“褒衣博带”的显著特征,表现出当时中国士大夫风靡一时的“内心智慧、脱俗潇洒”的风貌。而且绘画的手法丰富细微,人物性格的类型化明显,如佛的庄严慈祥,菩萨清秀恬淡,天王的严厉威武,力士的威猛粗犷等,总之佛、菩萨是印度的,但人(面相、服饰、性格、气质)是中国人。
从当时佛窟文化的中国化,我们对祖先们那种包容大度的气魄和交融创新的智慧才干,感到敬佩。对进入21世纪热爱传承敦煌文化的人,可以从中受到应有的启示。要承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模式的多样化,像祖先那样,对地球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创造的人类共有的文化成果进行交流、借鉴,加以融合,创造出自己的文化。“美美与共,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几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的气度、智慧和才干,更是我们这个有两千多年文化积累的敦煌应有的态度和本领。
今日推荐新鲜可口,娇艳欲滴,美味敦煌葡萄!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