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敦煌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敦煌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经历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的时期。在中原地区,不仅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学术文化也是扫荡将尽。而与此相反,在西北一角的河西走廊,特别是敦煌却是学者云集,人才辈出。倡导儒学,开馆延学,著书立说,弘扬文史,使敦煌在学术文化上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是北方文化的先进地区。如果说凉州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中心,那敦煌就是凉州文化的中心。

公私学校的开办。重视儒学,崇尚礼教,开办公私学校,成为敦煌当时的风气。前凉、西凉的开创者,均出自儒学传家的仕宦家庭,“通涉经史”,推行儒学教育尤为突出。西凉李暠在敦煌设立“泮宫“,”增高门学生五百人“(即国立大学),又设立秀孝之科,从儒生中选拔士人。还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根据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西凉嘉兴四年(年)残文书》可知,西凉把这些办学校、置五经博士、传授经学的制度还推行到高昌郡。就连匈奴贵族建立的北凉,也重视学术文化,尊重名儒,提倡经史。

除官方办学之外,敦煌地方上名儒开设私学”开馆授业“之风也很盛行。如前凉敦煌学者宋纤,不应诏出仕州郡,却专从开馆授业,他后来隐居酒泉南山,从各地奔来向他求学的弟子三千人。除私学外,还有寺学,为佛教寺院自办学校,课目为读经、修习、读儒学书。自晋以来,已有置精舍,收门徒,传道授业的记载。

学术文化的繁荣。这一时期,敦煌学者辈出,名人荟萃,推动了敦煌学术文化的繁荣。随着公私学馆的开放,讲学之风盛行,加上割据政权的提倡,敦煌境内学者辈出。如西晋有索靖、竺法护,前凉有宋纤,西凉的刘昞,北凉的张穆,北魏的张湛、令狐崇哲(书法家)等。在敦煌的这一批学者名士中,有的借助家学,世代传承;有的则是就学名师,苦练成才。

在敦煌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多不出仕州郡,却开馆延学,著书立说,或专注一经,或博通众学,在经史、天文、地理、历法、文学及艺术等方面,均做出了显著成绩。他们代表了西晋十六国、北魏时期敦煌文化在经史、天文、地理、历法、文学、书法艺术等各领域的最高成就。他们在保存与传承先秦、汉魏文化,推动敦煌学术、文化、艺术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长按以下







































卡介苗疫苗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zz/2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