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称敦煌为“沙漠中的大画廊”
色彩鲜艳的壁画在历经历史风霜后
仍不减光辉,令人向往
△毕兴中
毕兴中是一位青年画家
他也爱这个绝美古城的绚丽多姿
并且在现代创作壁画
希望人们在家里也能欣赏到壁画
△文殊菩萨
起初他和古往今来的画家们一样
搭起几米高的脚手架
举起手臂、抬着脖子在墙壁上作画
需要多名画家相互配合
花费几个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完成
而来到潮湿多变的南方
墙上的涂料都很容易发霉脱落
更不用说在上面绘画了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有时灵感就来源于生活
△南摩观世音菩萨局部,有凹凸不平的质感
他出生于徽州歙县,那里多高山
住在山顶上的人因为运输不方便
造房子都是就地取材
挖来山里最多的泥土
△泥土的颗粒感在泥土中加上稻草、糯米
建起坚固舒适的土房
毕兴中就是借鉴这个方法
制作出泥画板
解决了壁画创作的辛苦和保存局限
△菩萨
西湖茶山上的泥、楼下花坛的泥、制作陶瓷的陶泥
他实验用不同地方的泥土制作泥板
虽然制作出来的泥板有的粗糙
有的光滑,颜色也不一样
但是都能够用来绘制壁画
△南摩观世音菩萨
光滑泥板绘制的画面更细腻
而在粗糙、有裂纹的泥板上画
虽有些凹凸不平,却别有一股韵味
高度的色彩感染力和表现力
就如同敦煌壁画一样令人难忘
在这些泥画板上画画
就像在宣纸上画画一样
不但有了舒适的创作环境还具有了移动性
进入寻常人家里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实现了
▍碑拓毕兴中这股爱琢磨的劲从没变过
12岁就开始学习书法的他
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很深的热爱
除了书法、国画、壁画
碑拓也是他擅长的手艺之一
△将宣纸覆在所拓物体上,打湿
“学到了是一门手艺
学深了就是一门学问”
虽然只是偶然见到的碑拓手艺
但他却牢记于心,一次次练习
并把它当做学问去钻研
△把宣纸筛打进每一个笔画中
技艺虽不难
但却十分考验耐心
△毡子沾上磨,开始打拓
将宣纸打湿紧覆在碑版上
用筛子把纸砸进每一条痕迹中
“每个笔画都要仔仔细细地砸进去
漏掉一个,拓好之后都能一眼看出来”
△打湿碑版,让宣纸与碑版紧密贴合,再用筛子将宣纸砸进每一条痕迹中
毡子沾上墨
再一遍遍地打拓文字或图像
纸上慢慢显现出的图案
有着像刀刻过一样的痕迹
△一遍遍地打拓,上墨
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有错
一道出错,就得重新来过
一副拓好毕兴中已是满头大汗
△完成,掀起
除了平时的创作
毕兴中还是一名美术老师
“我希望小朋友们是很本真、很开心地画画,要懂得美。等到他们的审美到了一定高度,就会知道艺术不是画一幅好看的花,而是欣赏世界的一种态度和修养。”
编辑:Emma
摄影:张凡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