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宋婕陈锋北京报道
敦煌万亩林地被砍伐事件继续发酵。
在《经济参考报》报道敦煌国营敦煌阳关林场(下称“阳关林场”)约2万亩防护林遭遇毁灭性砍伐至不足亩后,甘肃省政府随后公开了调查结果,称未发现年以来林地大面积减少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据《法治日报》报道,敦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媒体报道是敦煌飞天生态产业有限公司(下称“飞天公司”)在背后运作的结果,目的是向政府施压,以期获得更高补偿。
飞天公司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多年来一直在举报毁林事件,“运作”是对公司的诽谤。
各执一词
根据甘肃省政府调查结果,年,阳关林场分别与飞天公司等签订林地承包合同,将亩林地分别租赁给三家企业经营。
但当初林场出租林地审批程序不够规范,合同文本不够完整,承租后管理也没有跟上。后来环保督查发现问题后,林场在年与飞天公司解除了承包合同。
1月27日,《法治日报》报道称,敦煌市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其采访时指出,在飞天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部门确实违规出过文件,给了些不切实际的承诺,包括当时批的土地,包括水务局做了水资源利用的违反政策的承诺。后来各项政策执行得越来越规范了,政府要纠正过错,可以赔偿企业的损失补偿。但飞天公司一直不接受政府的纠错,还提出了14亿元的天价赔偿。
该负责人透露,这次媒体报道就是飞天公司在背后运作的结果,目的是向政府施压,以期获得更高补偿。
飞天公司1月28日在微博上以“沙漠都江堰”发长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回应,表示由于公司从年起向有关部门多次举报阳关林场毁林事件,阳关林场为了掩盖事实,于年单方面解除了承包合同,敦煌市政府同样为了掩盖毁林事件,以“林权证未依法履行合法有效的林权登记等问题”撤销了给飞天公司颁发的林权证。
公司称,在亩防护林面积中,很大部分是他们承租的亩林地,是他们在连续3年遭受16次打砸破坏中,用生命和鲜血保护下来的,公司是阳关林场防护林所剩无几的捍卫者。
1月28日,飞天公司副总经理孙蕙丽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司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一直在举报国营敦煌阳关林场毁林事件,这是在行使公民的权利,有媒体只听敦煌市有关负责人的一面之词,在未向公司核实的情况下发布报道,是对公司的诽谤。
针对敦煌市有关负责人提出的“飞天公司要求的14亿元天价赔偿”的说法,孙蕙丽回避了这一问题,表示政府从来没有直面过赔偿问题,到现在没有给过任何赔偿。
生态环境部调查结束
1月20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报道《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引起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