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节目敦煌飞天梦回千年,让壁画上的

白癜风可以抹药吗 https://m.39.net/news/a_9251789.html

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有一个精彩的舞蹈表演带人穿越回了千年,仿佛看到了壁画上的小仙女都活了起来。美丽的场景、动人的舞姿、飘飞的舞裙,给观看春晚的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那便是歌舞表演——《敦煌飞天》。

央视春晚歌舞《敦煌飞天》

其实《敦煌飞天》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战国甚至更早的墓葬文化中,便发现有在墓壁上刻画人物飞天之场景。早期的道教神仙思想传播深远,当时多是为了寄托人过世后,能够升仙之心愿。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壁画中的飞仙也被称为飞天。然而道教中的飞仙与佛教的飞天完全是两个意思,飞仙是寄托于人死后能够飞升成仙,飞天则是天上的仙女在翩翩起舞,有礼佛、吉祥之意。如今的《敦煌飞天》,正是取佛教之意,现已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专有名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历史记载,从十六国的北凉到北魏时期,这时的敦煌飞天之容貌多受印度和西域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壁画上的人物造型大多脸型椭圆、头圆大眼、大嘴大耳,身上的服饰也十分具有少数民族的特色。

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的莫高窟,将当时的飞天之象加以刻画在壁画上,最具北魏风格的便是画在第窟北壁的《尸毗王本生》故事和第窟北壁后部上方的两身飞天图。

早期的西域式飞天图

从西魏到隋朝,敦煌飞天壁画处在不断融合发展的创新时期,更是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图,一种传承的是西域式飞天,另一种开创的是中原式飞天。中原式飞天,是早期魏朝宗室东阳王荣在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将中原文化与当地的敦煌文件进行了融合创新,后来更是经过历代发展,又兼容了道教的飞仙思想,由此形成了中原式的飞天。此时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再也不是五大三粗的少数民族形象,多了些中原人的眉清目秀之感,壁画中人大多身材修长,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到了唐朝,《敦煌飞天》历经前朝多代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完全实现了中国化的进程。唐代的莫高窟壁画,也是大型经变画最多的朝代。《敦煌飞天》多以大型经变画来表现,多展示的是唐朝崇尚佛教思想中的传经画面,此时壁画上的人物也大多是以容貌端庄秀丽、身材丰满的小仙女形象出现。飘扬的衣裙、飞舞的丝带,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咏赞的仙女诗那般:“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绘画作品中的《敦煌飞天》

然而从五代至元代时期,《敦煌飞天》有了衰落之势,此时的飞天场景没有隋朝时期的创新,更无法企及唐朝的辉煌,壁画中小仙女的刻画单一又刻板,逐渐失去了敦煌壁画原有的生命力。以致于元代末期,《敦煌飞天》有了完全消逝之势。

如今的莫高窟中,在历经战争洗礼后,已遗失了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值得庆幸的是,壁画上的绘画艺术得以留存下来,其中的《敦煌飞天》更是展现民族文化发展的瑰宝。

莫高窟中的《敦煌飞天》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上,得以通过歌舞的形式将壁画上的场景展现出来,不仅让壁画上的一个个小仙女都跳出了壁画鲜活起来,更是让国人看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之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gr/17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