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商角徵羽,五音传千年

八大传统乐器——宫商角徵羽,五音传千年

宫商角徵羽,五音传千年。

中国的民族器乐,发展至今已有年的历史。

有些乐器早已被历史的云烟所埋掉,失传的乐器也不在少数,像“缶”“篪”“箜篌”等,我们现在早已难觅它们的身影,更难听到那美妙的声音。

而有些乐器虽已失传,但又被人们挖掘出来,如“埙”“编钟”现如今人们仍然有机会听到它们绝美的声音和尽情的倾诉。

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出身,有社会地位,有性格的。

那么我们来一起进入一场古风之旅、感受来自千年前的视听盛宴!

1.编钟ENTERTITLEENTERTITLE

编钟是中国汉民族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在早在商代时就已出现,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最大的特点是“一钟双音“。编钟的形状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编钟用于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在民间很少流传,制作技艺也极其复杂,需要20多道工序。

编钟的发声原理是钟体越小,音调越高,音量也小,钟体越大,音调越低,声音越大。

2.埙ENTERTITLEENTERTITLE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埙动篪鸣只自知,忧轻责少幸官卑。

——宋·苏辙《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有清代宫廷所用的红漆云龙埙。

3.古琴ENTERTITLEENTERTITLE

王维曾写道:“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有七根弦,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也被当代称为“国乐之父”。中国有四大名琴之说,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古琴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天,琴面是弧形,琴底为平,象征着“天圆地方”。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

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古琴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是一件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4.笛子ENTERTITLEENTERTITLE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笛子的一大特色就是笛身上往往刻着唐诗及制作者的名称。

中国笛子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先辈们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篝火边进食边歌舞,并用飞禽胫骨钻空吹之,也就诞生了出土于中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黄帝时期,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的竹子,人开始使用竹子做笛。秦汉时已有了七孔竹笛。汉代以后,横吹笛已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笛子也被古人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风俗通》写道: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音色清亮圆润。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音色高亢明亮。

5.古筝ENTERTITLEENTERTITLE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古筝于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故得名秦筝,已有余年的历史。关于古筝的起源,仍无定论。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唐·李白《春日行》

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20世纪8、90年代曾经有两处出土文物,被一些古筝界人士认为是筝,因其系在我国东南的古越地出土,还曾被称为“越筝”。其中两件是年江西贵溪崖墓出土的,另一件是年江苏吴桥出土的。有的文章曾将这两处出土文物用作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十三弦筝存在的证据。

6.排箫ENTERTITLEENTERTITLE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

传说华夏先祖黄帝命乐官怜伦制作乐器,他用竹做了“参差”,实际上就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的排箫。

排箫形似凤翼,历代管数和长度不同,但均为单凤翼,清朝方改为双凤翼。

古时有雌雄排箫,雄的稍长,雌的略短,常作合奏,互相衬托,有如男女声二重唱。排箫的音色纯美自然,超凡脱俗,人们习惯把排箫之音赞为"天籁之声"。

中国是排箫的发源地,但清朝中后期排箫音乐就从中国乐坛销声匿迹了,这对中国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排箫入门易,进步快,投资少。长期吹排箫和欣赏排箫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7.箜篌ENTERTITLEENTERTITLE

兴盛于汉唐,明代渐少使用,后逐渐失传,至当代得以发展。

早在公元年左右的东汉之时,竖箜篌就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往来,由波斯(今伊朗)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一带。在我国北魏至唐宋的大同云冈石窟奏乐浮雕、敦煌的壁画和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浮雕中都能见到弹奏竖箜篌的图像。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

8.琵琶ENTERTITLEENTERTITLE

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琵琶起源于波斯,也就是现在的西亚地区伊朗、伊拉克一带。唐朝时传到了中国,并迅速盛行。琵琶虽然现在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但它是西亚传来的乐器,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

木雕曲颈琵琶被珍藏在扬州市博物馆。

希望今天的古风之旅可以消除您一天的疲倦,如果可以,希望梦里再和您重返一次千年前的繁华!

本文文字素材来自百度百科

图片来自网络

视频来自腾讯视频

乐器排名不分先后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xs/15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