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慈悲颂圆了我的中国三部曲,但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正规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当我第一次走进莫高窟,在洞窟里待了6个小时,等我出来时,我感觉我‘怀孕’了,怀的就是《慈悲颂》。”昨天,谭盾携交响曲《敦煌·慈悲颂》来到东方艺术中心参加发布会,仍难以忘怀敦煌带给他的震撼与感动。6月20日,这部孕育了六七年的“孩子”《敦煌·慈悲颂》将为上海观众带来一出极致的敦煌音乐盛宴。图说:谭盾参加媒体见面会官方图“慈悲颂”缘起19年前,在巴赫二百五十周年诞辰之际,谭盾受德国国际巴赫学院委约创作了《马太受难曲》,他标志性的“水乐”在作品中首尾呼应,在国际上获得很高的声誉。其中一条德国媒体的评论很有意思,对方认为与其说这部作品是纪念巴赫,不如说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对话,作品里有种深沉的信仰,像是“慈悲颂”。谭盾非常喜欢“慈悲颂”这个说法,于是它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了心里,当谭盾遇见了莫高窟,“慈悲颂”终于破土而出。在洞窟里的6个小时里,谭盾震惊于为何有三四千幅壁画与音乐有关,唐代壁画上的乐队已经有几百人规模了,他感慨,巴洛克时期形成的西方交响乐不过三五百年的历史,看到敦煌壁画,深深觉得整个世界音乐史要重写。世界音乐地图板块里不能缺了东方文化,可是壁画带不走,如何让世界知道敦煌里美妙的音乐和绘画,以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谭盾下定决心,要把敦煌的壁画变成声音,像德彪西把印象派绘画变成交响乐一样,把爷爷奶奶从小讲给他听的《九色鹿》的故事用音乐表达给世界听。图说:《敦煌·慈悲颂》海报官方图当谭盾在朋友圈发布自己要创作有关敦煌的新作品时,慕尼黑爱乐、纽约爱乐、洛杉矶爱乐与墨尔本交响乐团一起对谭盾发起了创作委约。去年5月23日,《敦煌·慈悲颂》在德国德累斯顿文化宫完成世界首演,演出结束后,多名观众起立向来自于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音乐大师们致敬,雷鸣般的鼓掌和欢呼长达15分钟之久。经过1年的世界巡演,这部受到世界瞩目的新作终于将在6月回到它的灵感之家:敦煌,并随后来到上海演出。“三部曲”可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中国的音乐家,谭盾的心愿是在国庆前完成他的“中国三部曲”为祖国献礼。第一部是年与马友友合作的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试图在乡音中找到回家的路。第二部是年在东艺首演的微电影交响诗《女书》,“女书”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谭盾用音乐的形式演绎出这一非遗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对其的传承。第三部就是即将上演的《敦煌·慈悲颂》,谭盾将携手法国里昂国立管弦乐团和吕贝克国际合唱学院共同演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师沈洋、瑞士华裔女高音歌唱家郭森、汉堡中国新生代艺术家基金会艺术总监朱慧玲、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王传越分别担任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和男高音的角色。图说:谭盾聊《敦煌·慈悲颂》官方图在《敦煌·慈悲颂》中,观众将可以看到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学生陈奕宁的反弹琵琶乐舞,弹奏与舞蹈往往不可兼得,但谭盾做到了。为了寻找反弹琵琶的合适人选,他专门把上海的琵琶演员送到北京学了2年舞蹈,又在北京舞蹈学院敦煌舞系里海选,最终选出2个学过10年琵琶的学生,跟着他练习敦煌琵琶曲。他说:“很多事情需要时间的打磨,做音乐也是一样,你要花一点时间。”他有一个宏大的敦煌计划,包括创作《敦煌·慈悲颂》,包括将壁画里的乐器还原到舞台上,比如反弹琵琶,还包括成立一个敦煌古乐团。在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合作下,谭盾已经做完了第四件敦煌古乐器,等十二件乐器完工,“敦煌三部曲”的最后一步也完成了。从开始创作《地图》到《敦煌·慈悲颂》首演,三部作品花了谭盾25年的时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个在浏阳河畔长大的少年,出走半生,体会最深的还是中国文化的深邃,他说:“是中国文化给了我一把钥匙,打开世界艺术殿堂的大门。”(新民晚报记者赵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xs/18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