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韵学研究70年

作者简介:乔全生,男,山西临汾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10ZD&);山西省“工程”重点创新团队项目“晋方言保护传承与服务开发”;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研究项目。

原文载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年第1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音韵学研究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年——音韵学研究的发轫期;—年——音韵学研究的停滞期;—1年——音韵学研究的发展期;—年——音韵学研究的辉煌期。对各个时期的重要论著按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发展期分为音韵学通论和教材、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切韵学等韵学研究、对音译音反切研究、诗词用韵研究、近代音研究7个方面;辉煌期集中为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近代音研究、音韵学教材、方言音韵及方言语音史研究及在此期内新拓展的音韵学思想史等几个方面。70年来,中国音韵学研究队伍持续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资料异常丰富、研究方法日益多样、研究成果斐然可观,呈现出了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局面。

关键词:中国音韵学;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方言语音史

中国音韵学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传统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汉语言文字学的基本学科和基础学科。回顾中国音韵学的发展历程,自东汉服虔、应劭为《汉书》作音注始,距今已有一千八九百年。历代千百学者为之殚精竭虑,前赴后继,论著堪称汗牛充栋。这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古代曾受到梵语语音学的影响,近现代又接受了西学的精华。在中国境内,除了丰硕的汉语音韵典籍外,还有大量域外对音音韵典籍,对中国音韵学的本体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音韵学研究的繁荣。可以说,中国音韵学研究史就是一部“一本”“多元”“争鸣”“创新”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间,中国音韵学研究更是充满活力,生生不息。在一代代音韵学人的共同努力下,在音韵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切韵学等韵学、方言语音史、音韵学与汉藏语等方面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局面。70年中国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据若干目录及综述资料(详见文末的“参考文献目录”)共出版著作余部,发表论文余篇。回望这70年所取得的成就,更富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做总结、论得失、向未来、谋发展。总结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划未来,就是为了更迅速、更持久地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4个时期:1.—年——音韵学研究的发轫期;2.—年——音韵学研究的停滞期;3.—1年——音韵学研究的发展期;4.—年——音韵学研究的辉煌期。

一、音韵学研究的发轫期(—)

发轫期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初,音韵学家们都满怀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新中国教学与科研事业中,并建立自己完整的、系统的、统一的课程体系。建国初期,高校经过院系调整,一些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的高等院校陆续开设汉语史、音韵学等课程,需求量的增大,急需撰写、出版音韵学经典教材,以应音韵学教学之急。方孝岳、罗常培、王力、魏建功、张世禄、殷焕先、黄典诚、周祖谟、俞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编写教材,讲授音韵学课程。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侧重语音学原理,系统讲述汉语音韵沿革,分析汉语声、韵、调系统,并附有唐诗拟音举例,帮助读者掌握《切韵》系拟音,是一部内容十分精当、知识高度集中的汉语音韵学教材。王力《汉语音韵学》()共分4编,第1编为前论,讲授语音学常识,解释汉语音韵学名词,熟悉等韵学,第2—4编为本论,讲授《广韵》研究,由《广韵》上推古音,由《广韵》下推今音。该书充分吸收了当时国内外语音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每个章节后面均列有参考资料,书后附有汉语音韵学参考书,以便读者深入研习。《汉语史稿》(1958)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部汉语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1部汉语史著作。上册为语音部分,由中古汉语语音统出发,系统讲述上古到中古、中古到现代的语音演变情况。《汉语音韵》(1963)用现代语音学理论和术语对语音学常识、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反切、韵书、字母、等韵、古音等内容作了科学全面的专题讲解。先生们对中国音韵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等均功昭史册。

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即年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和汉语方言普查工作,全国普查到的方言语音成果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为配合方言普查任务,丁声树、李荣共同推出了《汉语音韵讲义》(—普通话语音研究班讲义);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1958),按普通话音系编排中古音字索引,共收录余字,先按普通话韵母排列,同韵母的字再按声母和声调排列,同音字按其在中古音系中的地位分条,于各条后注明《广韵》反切、摄、开口合、等、声调、韵部、声母,已成为音韵学、方言学学习、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丁声树《谈谈语音构造和语音演变的规律》(),以极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语音构造、语音对应、语音演变等音韵学的基本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1959),涵盖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以及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来源等内容。殷焕先《反切释例》()、《反切续释》(),运用语音演变规律,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对反切进行解释,以上两书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学术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zz/14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