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7292293087593&wfr=spider&for=pc
《鬼吹灯》系列第二部《龙岭迷窟》开播。
从精绝古城逃出生天的胡八一和王胖子,回到了北京,在潘家园摆地摊,小日子真悠闲。因为一只绣花鞋,俩人又前往陕西,跟shirley杨一起,在龙岭一带的古墓中又开始了一段精彩的探险之旅。
潘粤明饰演的胡八一、“大嘴哥哥”饰演的王胖子、张雨绮饰演的shirley杨,故事精彩、导演用心、演员合适、服化道精良,这算是近期少有的一部剧了,《龙岭迷窟》8.4的评分也比《老酒馆》那些靠水军刷分的货有脸多了。
《龙岭迷窟》是至今《鬼吹灯》相关影视评分最高的一部了。
因为《龙岭迷窟》,把《精绝古城》又重看了一遍,把“精绝故城”又查了查,挺有意思。
很多人知道“精绝古城”都是从天下霸唱的《鬼吹灯》。
大漠流沙中神秘的宝藏,来自地底黑暗世界的“鬼洞族”,有着一双连接冥界的妖瞳、看一眼就能让人凭空消失的的精绝女王,奇幻刺激曲折离奇。
虽然是小说,但和真实的古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说从上往下俯视,精绝古城遗址呈椭圆形,就像人的一只眼睛。《汉书》的记载是“地厄狭”。
至于“精绝女王”,史无记载,据王国维的推断,“当是且末之女女于精绝者,如齐姜宋子之类”。
“精绝古城”,听着像个虚构的玄幻世界,却是真实的存在。
“精绝国”第一次出现,是在汉代历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西域传》:“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
精绝国离长安城8千多里,住着户人家,共人,有“胜兵”人。
这个“胜兵”可不是有能力能打胜仗的“士兵”,而是紧急关头能充当士兵参战的市民,类似民兵。换句话说,精绝国身强力壮的男人“举国”都划拉一遍,也就能凑齐人。
说是个小国,其实就是个小城,精绝城基本上就代表了精绝国。
除了国王,“精绝”这个人口精确到个位的袖珍小国还有4位“高官”——“精绝都尉”、“左右将军”、“译长”各一人。
“译长”是当时西域一些地处交通要道的小国的“标配”,就是负责翻译的专业持术官员。精绝人少,只有一个译长,有8万多人的“大国”龟兹有4个“译长”。
精绝国没有自己的文字,汉文和佉卢文都做过官方文字。因为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国来客都有,什么梵文、突厥文、回鹘文、吐蕃文、波斯文等几十种文字你在这个小城都能看到,你在街上随便拉一市民,可能都叽里呱啦的精通多国外语。
当年的西域有很多这样的小国家,号称“西域36国”。
人口人的精绝国还算大的,在精绝国东里的“且末国”,人更少,只有户,人,“胜兵人”。
“小宛国”,只有户,人,“胜兵”人。
好玩的是除了“译长”,这些千把人的小国,在人员编制上,还都整“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辅国侯”,你出门吃个早餐,一抬头对面坐着的可能就是这侯爷。
当然也有稍微大点的国家,比如鄯善国,即古楼兰,有户,人;龟兹国,有户,人。
人虽然少,精绝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城邦国家,地处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在《汉书》中首次亮相,此后的史籍中关于精绝国的记载很少。精绝国人最后在历史上出现时,已经是改名为鄯善的楼兰国的子民了。
西游取经的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是古籍中关于精绝城最后的描述。
唐代时精绝国已经不复存在,公元年,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国路过时已只剩下了遗址,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这么写:“媲摩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攘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
这个“尼攘城”,就是现在精绝国遗址,在大沼泽中,胡杨、红柳、芦苇丛生,气候湿热难耐,荒草疯长难行,只有一条进城的路可以勉强通过。
而从尼壤再往东走就要进入危险的流沙地带,据说风沙隐约传来歌声或哭声,疑似鬼魅作祟,很多行人迷失其中,或病或亡。为了起到警醒的作用,人们将尸骸聚拢作为路标。
这是古籍中关于精绝城最后的详细描述,《新唐书》中“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七百里有精绝国”,只提了下精绝国的地理位置,这是精绝国的名字最后一次在中国史书里出现。
精绝国从此在历史中消失了一千多年,直到多年前,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再次走进这座古城遗址时,眼前的情景让他目瞪口呆。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止——当年的文书还完好地封存在屋内,储藏室里厚积的谷子还有橙黄的颜色,室内炉灶、烤馕炉还在当年的位置安然如故,房厅屋宇的门还是关着的,雕刻精美的木椅仿佛还有余温。
干燥的气候环境显然是尼雅遗址(今和田民丰县)能够越1年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呈现在斯坦因面前时,仿佛就是当年主人刚刚离开后的情况,种种迹象表明,那些一千多年前匆忙离去的人们,还存着回家的念想,似乎随时可能再次推门而入……
斯坦因感慨称这是“东方的庞贝”,有种“消失了时间观念的奇怪感觉”,他相信自己正走过“某个古时的村庄,走在整整年以前的乡间小路上”。
年,斯坦因在尼雅遗址的精绝国宫廷所在地发现了12枚木简。这些木简都收在一个大木箱中,1枚无字,其它的内容多是贵族王室间的相互问候。
比如“臣承德叩头,谨以玫瑰再拜致问大王”,这位叫“承德”的大臣,他给国王送了朵玫瑰。
更多的是送“琅”——“王母谨以琅致问(正面)王(反面)”、“君华谨以琅致问(正面)且末夫人(反面)”。
这个且末国,咱们前面说过,在精绝国东里,只有户人。这位“且末夫人”,据王国维考证,可能是嫁到精绝国的且末公主之类,“当是且末之女女于精绝者,如齐姜宋子之类”。
“琅”是当时常随信赠送的流行礼品,“石而似玉”,“石而似珠”,但具体是绿松石、珊瑚、青玉还是何种宝石,现在已经无法准确考证。
这些木简的反面是“收简人”,正面是一句格式化的“祝好”加署名,随送礼物也很常规,看起来不像是信件,更像是一种礼节性的问候卡。其中有一枚正反只有13个字,却引起了现代人遥远的共鸣——“奉谨以琅致问春君,幸毋相忘。”
“奉”是个男人,“春君”是个女人,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就是“奉问侯春君,随送琅一颗,路远情长,久毋相忘”。一位优雅的“春君”姑娘,一句深情的“幸毋相忘”,再加上多年的时光,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很多人把它视为“来自两千年前的情书”。
在书信逐渐淡出生活的时代,在爱情越来越复杂的今天,还有什么比亲眼目睹这样一封古人手书的“情书”更震撼人心,更有温度?人们甚至演义出了一段更深情的爱情故事,把它想像成一位长年镇守荒凉边关的年轻戍卒写给家中恋人的情书,却始终未能寄出。
这故事的始作俑者是周作人。
斯坦因将在敦煌等地盗掘的大批简牍帛书带回英国,交给法国汉学家沙畹等语言学家去破译,年,沙畹整理出枚汉简图片和释文编辑成书。
“神物去国,恻焉疚怀”,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