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脱壁而出的影塑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筑、历史图片、历史遗迹等等。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

佛教起源于印度,随着它的广泛传播以不同材质和技法表现的佛或者与佛教有关的众多形象层出不穷、气象万千,这其中因材施艺、因地制宜的代表就有脱壁而出的影塑。影塑是彩塑制作的一种方法,它需要用泥土、细砂和麦秸做材料,用泥范翻制,表面经过处理,然后敷彩。通常背面粘贴在墙面上,正面作凸起壁面较高的浮雕,主要用以衬托主尊造像圆塑。

影塑作为传统彩塑的表现形式之一,有着不同于彩塑中圆塑和高浮塑等造型的特点。

首先从制作材料上来讲,圆塑或者高浮塑因为比影塑的体量要大,所以必须用木头为造像人物来充当支撑骨架,之后还需要用麻草或者芦苇捆扎泥草塑造。但影塑因为体量小所以不需要大的木质骨架来支撑,只需要用非常轻便的麦秸粘合泥土充当着人物的骨架钢筋作用。

其次圆塑、高浮塑都是需要经历捏、塑、贴、压、削、刻和点、染、刷、涂、描、绘完成造像人物的塑容绘质,但影塑则是使用事先制作好的模具(也叫泥范)直接翻制就好,之后只需要简单的处理一下表面,然后赋彩就已大功告成。

最后还有塑像的表现方式也是与圆塑大有不同,圆塑和高浮塑大多都是放置在佛龛内或者佛坛上,让人们能够一目了然、品位其中。影塑的赏析就如同他的名称一般是像影子一样和壁画融为一体,因为它通常都会将背面粘贴在墙壁上,正面凸起的部分脱壁而出让人感觉到凹凸有致、变化多样,赏心悦目。

根据《莫高窟内容总录》可以得知莫高窟目前保存下来的彩塑数量为身,其中影塑的数量达到了身,它们保存至今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的洞窟,最晚延续到了唐代,这些存在影塑的洞窟数量大约保存了近20余个。早期北朝、隋代影塑一般都粘贴在洞窟的中心塔柱或者四面墙壁上,内容有佛、菩萨、供养菩萨、千佛、飞天、化生、莲花等。唐代随着洞窟主尊造像技艺日臻成熟和普遍流行影塑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在一些洞窟的小型说法图或小型佛龛内有简单的粘贴表现,但唐代的影塑内容又扩展以模制的璎珞、串珠和宝冠上的花饰等饰件在大量圆塑上出现,继续焕发出它的独特魅力。这些洞窟中保存了影塑最多的是北周第窟,数量多达身。

莫高窟北周第窟影塑群塑

这些影塑的题材也是非常丰富,不仅有着佛、菩萨、供养菩萨、千佛、飞天等大家习以为常的形象,还有着化生和莲花等让人们耳目一新的表现对象。

西魏第窟中心塔柱影塑供养菩萨

莫高窟西魏第窟中心塔柱影塑供养菩萨。这些供养菩萨都穿着通肩袈裟,有的手持莲花、有的虔诚的双手合十、单膝跪地。这些脱壁而出的影塑和绘制完成的忍冬纹、莲花纹交相呼应、相映成趣。

西魏第窟中心柱东向龛影塑飞天

莫高窟西魏第窟中心柱东向龛影塑飞天,这些飞天头束发髻、面形消瘦、身形修长、褒衣博带,显得飘飘欲仙。有些手持莲花、屈膝裹足飞行,完全表现出了中原的风格。

西魏第窟中心塔柱影塑供养菩萨

莫高窟西魏第窟中心塔柱东向龛上方,这些供养菩萨手持莲花或者双手合十,正面单腿跪(也叫胡跪)在圣洁的莲花上。北魏时期中心塔柱四面贴的影塑天人都是这样两三种阴模翻制而成,再用不同的颜色描绘袈裟或者天衣,从而造成形象各异、满壁风动的效果。

第窟甬道南侧说法图上粘贴的影塑

这些立体感强、色彩丰富的影塑粘贴在洞窟的中心塔柱或者四面墙壁甚至还有一些粘贴在了小型的说法图中显得格外醒目。它们在洞窟内的出现一方面承托了主尊圆塑又增添了洞窟的新气象,成群的影塑有规律的赋彩使得洞窟氛围显得统一和谐、丰富多彩,成为了莫高窟彩塑艺术绚烂夺目的一大亮点。

来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

作者:边磊

学术顾问:王惠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zz/16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