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敦煌是我的宿命新京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新京报讯(记者倪伟)“我不像很多报道中写到的那样厉害,”樊锦诗说,“我是服从国家分配去的敦煌,几次想离开都没有离成。”

10月12日,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上,面对多位听众,这位“敦煌的女儿”主动打破“光环”。

连续两年,樊锦诗收获国家级荣誉。去年,她被评为位“改革先锋”之一;今年国庆前夕,她成为42位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获得者之一,是其中唯一的“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从大学毕业至今,一生中大部分时光,樊锦诗都与她热爱的敦煌壁画和彩塑相伴。但她也坦陈,其实一开始对敦煌的恶劣生活条件有所恐惧。这份真诚,折射了她身为考古人,终其一生坚持的严谨诚实。

因为家庭长期分离,几次想离开敦煌都没成行;临近退休的年纪,又被任命为敦煌研究院院长,一干17年,直到年逾古稀。如今,敦煌仍有很多事等着她去做。

她感叹:“敦煌是我的宿命。”

10月12日,“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樊锦诗讲述几代敦煌人保护、传承敦煌文化的历程。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敦煌的女儿”倍感不安

接连获得两次国家级荣誉,樊锦诗没有把奖状留在身边,都交给了敦煌研究院的院长,然后向同事们鞠一躬,“这是几十年大家奋斗的结果,所以我要谢谢大家。”似乎她只是代大家领取了荣誉。

樊锦诗身材瘦小,81岁的她在多人的注视下,微微弓着腰,缓步走到舞台中央。这场报告会上,台下坐了各国家部委代表和故宫、国博等文博机构同仁,她之后的两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也都到了现场。

樊锦诗一生低调,鲜少接受采访。年令她全国知名的报告文学《敦煌的女儿》,也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刊发的。刊发以后,她保护敦煌的事迹、她与家人19年分居多地的经历全国尽知,“‘敦煌的女儿’这样一个美名,也让我倍感不安和压力。”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称她为文化领域、文物战线的杰出代表,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等为代表的一代代文物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塑造了“莫高精神”。

敦煌石窟的保护始于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画家常书鸿担任首任所长,莫高窟四百年无人管理、任凭破坏和偷盗的历史宣告结束。20世纪80年代初,段文杰接任第二任所长,也是后来成立的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樊锦诗是保护敦煌的第三任掌门人,年上任,年退休。

樊锦诗认为,获得国家荣誉称号让她最感动的,是42位获表彰人物中,有一位与文物有关。“我们文物行业保护了几十万年以来石器时代的文物,保护了中华年文明遗产,保护了近现代文化遗产,这都是数量有限的文物保护者们做出的工作。”她说,

就像沙漠中的敦煌,中国很多文化遗产分布在山沟、农村、荒山野岭、人迹罕至的地方,大量文物保护者坚守在这些地方。“他们应该得到人们的尊敬,这两个荣誉也是属于他们的。”

10月12日,“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樊锦诗讲述几代敦煌人保护、传承敦煌文化的历程。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敦煌人的共同宿命

樊锦诗首次踏入敦煌是在年,那是她大学最后一年,被派往敦煌毕业实习。带队的老师是我国考古学泰斗之一宿白先生。

能去敦煌实习,让24岁的樊锦诗兴奋了一路。她从中学时就对敦煌心生向往,凡是有关的展览和出版物都格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zz/17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