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几年前,你也曾慕名去过敦煌,去看过千佛洞和鸣沙山。出于保护的考虑,莫高窟限制在石窟内观看的人数和时间,所以你基本上只看了皮毛中的皮毛,那种感觉像是,小心翼翼地,刚添了一口冰淇淋的尖儿,冰淇淋被人拿走了。不过你理解官方的用意——收紧实地观看的人流,在网上向大众开放数字敦煌。不过即便如此,你也能希望大家前往感受一下,吹吹千年的风沙,听听悠远的驼铃,看看亘古不变的日出日落。
在敦煌的石窟中,光线和温度都被严格控制。不要奢望能看到美轮美奂的壁画,你只能顺着导游的手电筒光线,以光的速度扫一眼洞窟上方,黑乎乎的,基本是雌雄不变的状况。不过这时,你又能理解官方的用意了,壁画这么脆弱,还是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有用的人吧,就你们这样的人回家上上网看看图就行了。
但是亲自去过敦煌的人,会有一个很珍贵的体验——此时彼刻,你会想象当年的僧人是怎样的虔诚,才能在这种阴森狭小的空间中,寂寂地参禅入定。
然后你也会听到很多关于敦煌的历史和传说,会知道那个臭名昭著的王道士,还记得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讲的看守敦煌的王道士,这么多年过去了,文章的很多细节你都不记得,但独独记得王道士用白粉刷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也记得当时自己的心都疼。
而后好多年,又读过一些书,走过一些路,你开始对那些从敦煌藏经洞带走文物的外国人铭记在心,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吉川小一郎、俄国鄂登堡探险队还有美国人华尔纳等等等……当然清朝官员也没起什么好作用,他们私相授受,层层盘剥,将敦煌很多珍贵的艺术品据为己有。
你知道,现在再翻这些历史旧账,已经是然并卵。
上世纪80年代,一位日本学者曾经说,敦煌虽然在中国,但是敦煌学却是在日本。上世纪90年代,盖蒂研究所就联合敦煌研究院开始对石窟进行修复研究。现在,正在美国盖蒂艺术中心的展览,也是为了纪念中美联手保护莫高窟,展出修复研究的成果。
43件来自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及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敦煌艺术珍品跨越大半个地球,终于和来自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文物团聚了,他们在美国盖蒂中心共同展出,谱写了一段穿越了千年的历史对话。
它们大都是、年由斯坦因、伯希和等人从敦煌获得并带出中国的文物。其中的41件文物原本放置在莫高窟第17窟,即“藏经洞”。
必看展品:
大英博物馆藏的壁画《树下说法图》
2.大英博物馆藏的石窟壁画《释迦在灵鹫山说法》
3. 中国僧人朝圣印度那烂陀的“护照”
4.大英图书馆藏的公元年《金刚经》,最早有纪年的最完整的雕版印刷书籍
5. 大英博物馆藏的公元-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6.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的天王造像
7.大英博物馆藏的《金光明经变草图》
8.大英博物馆藏藏的《马与骆驼图》
精美的展品细节
敦煌
甘肃的地名都很好听,天水、武威、张掖、玉门关、敦煌,每个地方都承载着丝绸之路的历史传说。敦煌尤其。它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连接内地与西域的关键地段。自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史书上说,来往的商旅客居于此,中西的贸易进行于此,但让还是很难想象在沙漠边缘地带的敦煌当时是怎样的繁华。毕竟在如今,撇去旅游,敦煌还是那个坐落在沙漠边缘的,气候干燥,风沙阵起,不适于人类居住的小城。
敦煌难免是祁连山,从祁连山留下来的冰雪将敦煌的地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山石坚硬、道路崎岖的三危山、一部分是山势平缓、常有流沙的鸣沙山。
公元年的一天,一个叫做乐僔的和尚从中原云游到了敦煌,他信步走到了一处高地,面对三危山参禅入定。当他睁开眼睛时,忽见对面的三危山上出现了万道金光,在金光中仿佛有千佛化现而出。乐僔感到很奇异,他决定在这里住下来修行。他请来工匠在岩壁上开凿了一个石窟,用于坐禅修行,不久,一个叫法良的和尚也从东方来到这里,在乐僔的禅窟旁边又开凿了一个石窟。
到了唐代,石窟已有座,于是这一片石窟被称为“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美国盖蒂中心:敦煌大展
时间:5月7日——9月4日
地点:洛杉矶盖蒂中心
点击原文链接,看“数字敦煌”资源库,网上看石窟壁画细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