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

丽水学院团委

校团委宣传部全媒体中心出品

半个世纪守望敦煌

真正的“敦煌女儿”

樊锦诗

?

独创新式修护技术

提出“莫高窟治沙工程”

牵头起草莫高窟保护条例

一生致力于敦煌事业

于戈壁滩展开一场文化苦旅

深深扎根于戈壁沙漠

潜心于研究敦煌石窟

樊锦诗,女,汉族,浙江杭州市人,年出生,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年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中学时期的樊锦诗,通过博物馆看展得知文物都经由考古发掘而来,便对“考古”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次,不经意间,她在课本上又读到一篇关于莫高窟的课文,字里行间尽是惊艳,这一眼,便是一生。为了小时候的一份悸动,樊锦诗于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年,樊锦诗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来到敦煌文物研究所,谁都不会想到,这一待便是半辈子。

年夏,樊锦诗背着大包小包、手拿草帽,带着满腔热血地来到敦煌。该作品《青春》是敦煌研究院以樊锦诗为原型所创作的,表现“一生青春给予敦煌,只为守住一洞窟”。

“寸草不生,满目荒凉”,这是樊锦诗对敦煌的初印象,对于身为婉约江南女子的樊锦诗来说确实不怎么如意。樊锦诗甚至说到“这里什么都是土,像土炕、土凳子,连喝的水都是咸的”,初到敦煌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但是,樊锦诗一走到石窟洞中,便会被敦煌艺术所折服、陶醉,毅然决定了坚守。

樊锦诗说:“不为什么,慢慢,慢慢就爱上这里”。

大西北戈壁的风沙吹不倒樊锦诗,而樊锦诗把江南的温柔与细腻给予这敦煌事业,殚精竭虑,倾尽一生青春。对于敦煌文物实施“考古、科学保护与管理”三位一体结合,做到最大程度地利用与保护。樊锦诗利用“考古类型学”,完成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在敦煌文物保护方面大胆创新,首次将敦煌壁画、彩塑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并且利用充分现代数字技术,虚拟还原莫高窟文物,以超清荧屏视觉带领游客感悟艺术跨越时间的美。另外,樊锦诗还带头起草敦煌莫高窟保护的立法、制定和保护规划,积极与国际合作,让世界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

樊锦诗“一入敦煌,便终身相随”,是敦煌成就了她,也是她成就了莫高窟。一种精神在大西北戈壁滩上熠熠生辉,使莫高窟事业延续不断,照耀着戈壁人民,也是中国莫高窟、壁画文化璀璨世界。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

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跨越半个世纪的坚守

以满腔热血铸就敦煌梦

诚挚致敬樊锦诗

新时代的巾帼英雄

文稿

付冰雪

图片

来源网络

编辑

刘悦

一审

刘天玥

二审

李艺莉

三审

潘宇峰

校团委宣传部全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丽水学院团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gr/14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