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敦煌巨幅沙画ldquo一天消

8月16日,甘肃敦煌

一幅64平方米的巨幅“浮雕彩色沙画”出现在鸣沙山在纵横万里的黄沙上添上一抹多彩柔情的诗意质感绚丽无比,格外醒目很多朋友都会问这是什么神仙创作?原来这场在敦煌沙漠上演的沙画就叫“一天就消失的大地艺术”“一天就消失的大地艺术”是由中国“固彩沙画创始人”吕杰等10位年轻艺术家团队历时半年策划,耗费十天十夜现场创作,打造出来的64平方米巨型浮雕沙画完全消失只用了短短一天艺术家们以广袤的敦煌沙漠为画卷展现了极乐世界里的歌舞声乐与人间的天伦之乐,唤醒了这片沉寂许久的沙漠。这些曾在敦煌壁画上惊艳了时光的元素,在这幅沙画中聚集出一幅中秋团圆景象。

然而时间流转,

风沙扬起,飞天、九色鹿、三兔图渐渐消失,

美好的景象开始逐渐被风沙吹走,

斑斓的细沙如彩色的涓流般伴随风沙飘舞。

须臾之间,那些沙画中的青山绿水不复存在,

人们团聚的欢乐失去了色彩,

耕种与劳作的场景仿佛从未出现过,

消失在茫茫黄沙里,徒留一团圆月。

看到风沙飞起的这一幕相信很多人都默然深思时间面前一千年也不过一瞬间的光影美好只在一瞬,珍惜才是永恒敦煌,作为文明的源点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六大宗教、多民族文化唯一交汇处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立体缩影更是中华美学设计文化的根本▲敦煌壁画▲典型的隋唐敦煌壁画配色是整个敦煌壁画公认的艺术巅峰,错落有致的冷暖对比,兼具华丽质感可能有人还不知道作为中国美学之圣的敦煌其实里面的壁画是不可修复的近年来,风沙、气候、观光人数增加等综合因素,一些珍贵壁画遭遇侵蚀、损害着,跨越千年艺术作品如何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这次沙画师们就用这样一种形式来守护这座沙漠中的美术馆他们用“巨型沙画”逐渐被风沙吹散的过程,暗示了我们:美好的东西容易消逝。从而让大家由此及彼,珍惜敦煌文化。在这次的沙画制作中艺术家着重表现的壁画部分而敦煌特有彩沙给了创作团队的灵感。在创作过程中全部采用环保彩沙,结合水墨画、浮雕画的特点通过点、洒、堆、描、铺、抹各种技法创作期间,还大量地使用了石青、石绿间以少量的土红、储石颇有“引盛世之色入盛世之画”的意境另外,对于沙画的创作除了绘画功底要过硬还要掌握好沙的流动这是不同于用笔作画的地方也是为常人所难沙画中的一笔一划的绚丽色彩并不是一下就出来的也要像画画一样用不同的颜色慢慢一层层精心堆叠从各种人物姿态到人的神态和衣服褶皱可以看出每一处细节都精细无比沙粒堆叠交错立体生动似乎人物下一秒就会动起来青山绿水的背景细化以及植物和动物肌理这些细节都做得很仔细颇具匠心经过艺术家们十天十夜的努力真实还原出了一个立体的敦煌壁画还原度高到壁画、沙画傻傻分不清楚譬如,沙画中的九色鹿和敦煌壁画中的一模一样▲九色鹿本生故事壁画局部▲沙画▲沙画里的青山绿水以及耕作农夫▲沙画里的归家游子▲沙画中的极乐世界与人间悲欢▲还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的能歌善舞、造型生动,统统都在沙画中展示敦煌是一幅被打散的画,每一粒沙都拥有记忆,将散落千年的敦煌记忆重组,打散的画被重新复原,风化出流动的艺术。散落千年的敦煌记忆在彩沙中得到重组而最后它们也将被吹散在沙地里,回到它们的来处。这场塑造到消失的过程,就颇有了佛经中“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禅意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可见艺术家们输出的作品不仅仅是这副巨型“浮雕沙画”,还有整个从“创造”到“消失”的过程。本质上这还是一场行为艺术,其艺术价值并不低于成型的沙画。保护千年敦煌,固守一方团圆。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完美艺术融合,艺术家们用“沙画”的形式再现经典敦煌壁画又通过再现沙画风化消逝的过程呼唤出对千年敦煌文化的守护初心。*文章整理自《一天就消失的大地艺术》、敦煌鸣沙艺术馆,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xs/15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