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列入我ldquo此生必去rd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

坚持原创书评,每天推荐好书

这是贺宇宙推荐的第38本书

朋友们晚上好啊,我是宇宙。

今天和大家聊一本让我觉得非常非常震撼,也是我近期读了之后觉得收获最大的书:

《我心归处是敦煌》。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敦煌的印象是很模糊的向往。

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敦煌,这两个字已经成为了我心中的某处精神地标。

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原来在我们的国家还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地坚持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奋斗着,就这样度过了一生。

01“我没有什么可以被夺走了”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以樊锦诗的自述为主题写成的一本书。

樊锦诗是谁?很多人会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

她曾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被誉为是“敦煌的女儿”。

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她被分配去了敦煌。

本是江南女子的樊锦诗,非常不适应敦煌的生活。

当时说工作两三年就可以调回来,但是后来出于种种原因,都未能调成,樊锦诗就这样用一生驻守在了敦煌。

当时的敦煌条件有多艰苦?

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饮水、洗衣,用的都是宕泉河里的苦咸水。深色的衣服晾干后,上面泛着一道道的白碱。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大家就打井取水,可是井水的碱性也很大,不适应的人喝完就拉肚子。平时吃饭,基本上没有什么菜。职工住的房子是曾经的马厩。土地、土墙、土灶、土炕、土桌、土凳……土质干燥疏松,地上永远是扫不完的尘土。每个房间都配有一个壁橱,屋顶是用废报纸糊住的天花板。冬天,平房里没有暖气设备,必须架火炉子,晚上睡觉前要封火。封火是个技术活,封不好火就会灭,到了半夜,屋里的温度就很低。要封得恰到好处,既不费燃料也不会熄火,才能保持夜间的温度,还方便第二天一早生火做饭。我是南方人,所有这些生活常识都要从头学起。有时候睡到半夜感到极冷,起来一看,炉子的火灭了,冻得实在受不了,索性就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把能盖的都盖上,再躺下去睡。有时候清早起来要用水,一看水桶里的水都结成冰了。每到夜晚,寒风夹杂着狼的嚎叫,令人不寒而栗。此外,为了防范附近的土匪,工作人员不得不端着猎枪,轮岗值班。

——《我心归处是敦煌》

不仅生活方面艰苦,在精神方面也必须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煎熬。

樊锦诗说,在西北的生活让自己逐渐忘了都市的生活,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南国女儿”,逐渐把所有的精力还有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

一开始刚到敦煌的时候,她会很想念上海和北京,一想就失落得不行,甚至一度跌入到忧郁的深渊。

后来,她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渐渐习惯了宿舍没有地板的泥地,地上永远也扫不干净的沙尘;习惯了用报纸糊起来的天花板;习惯了半夜里老鼠掉在枕头上,然后我爬起来掸掸土,若无其事地继续睡觉。”

但是书里最让人动容的部分还是关于家庭和爱情的部分。

樊锦诗说,父亲去世之后,她和丈夫也一直天各一方。那时候她刚刚和丈夫“老彭”结婚不久,可是老彭去了武汉工作。她处理完了父亲的后事,又独自一人回到了敦煌。

迷茫,痛苦,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那时候她就一个人在茫茫的戈壁上,在九层楼窟檐的铃铎声中,眺望着远方的三危山。

她觉得天地间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哭完之后,她释怀了。

她面对天地,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被夺走了。

她和丈夫老彭因为工作的问题,一直分居了19年,在两人四十多岁的时候才相聚。

还是老彭主动提出,说他要从武汉到敦煌。

书里面所描绘的两个人默默的相守相望太让人感动的,

是那种似乎能够跨越时代的永恒的执著。

也有些细节特别有意思,比如有一天工作人员来家里谈工作,无意间发现餐桌底下放着一个骷髅,吓坏了。

结果才知道是老彭准备编号的遗物。因为他们都是学考古的,也没什么忌讳,平常生活和工作完全相融到了一起。

有时候樊锦诗让老彭吃酸奶。

他说他不吃,她说吃一口吧,

他说不吃,她又说吃一口吧,

他于是让她先吃,然后她吃了,

他就吃,吃了还说,“甜蜜蜜”。

啊!!!这段看得我真的是!!

控制不住嘴角疯狂上扬啊哈哈哈。

02“樊锦诗这个人太傻了”

因为历史原因,许多敦煌的珍贵史料都流到了国外。

国内的敦煌研究也一直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

陈寅恪评价说,敦煌研究,是我国学术研究的“伤心史”。

老一代的莫高窟人,用手抄的方式,硬生生地一笔一划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资料流传保存了下来。

而樊锦诗所做的文物档案工作,是一个洞窟就有一本档案,而且是每个洞窟都有全面、简明的平面和剖面图,以及照片、文字等专业记录。

当时,绝大多数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档案都很简单,甚至只有几页。

有很多人说,樊锦诗这个人太傻了。

因为国家文物局根本没有这些要求,她干嘛去费这么多的力气做这些事情。

樊锦诗也觉得很吃惊,她惊讶于文物档案居然可以是简单的几页纸,那还是档案吗?

那种档案有价值吗?

在她看来,敦煌的文物保护工作没什么了不起,甚至还远远不够。

尽管莫高窟是个小地方,但是她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很重大。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我们这些人走了,莫高窟还会在。人的一生能做的事情本来就很有限,怎么能光盯着钱,光盯着自己的官位?怎么能干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的事情?旅游和保护是永远的矛盾,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人的想法呢?当遗产保护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如何确保未来莫高窟文物和周边环境不受改变,完整地传下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想到扭转这件事情的艰难过程,我就心里发堵。

——《我心归处是敦煌》

并且,樊锦诗提出,敦煌研究院应该有气魄,让世界一流的专家为自己服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敦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精神传统。

这些莫高窟人留守在如此偏远的地方,有着最纯粹的对职业的忠诚,

是这个时代的“另类”。

老一辈人五十年不走,年轻一代三十年不走,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埋葬在莫高窟的总共有二十七人。这些人都那么有才,都那么有学问,为什么不离开?哪里没有这儿的吸引力大呀?但他们就是舍不下这几百个洞窟,最后把一生都留在了这里,永远留在了这里。每一个人就像大树上的枝条,枝条和整棵大树一起向上成长,他们共有一个树干,共有一个根基。只有这样,能像沙漠中的胡杨,才能努力从贫瘠的荒漠里吮吸大地的水分和养料,共同沐浴晨光,目送晚霞,共同抵挡风沙和岁月的侵蚀。

——《我心归处是敦煌》

有一段时间,让莫高窟商业化的呼声特别高。

樊锦诗心里头特别压抑,她竭力反对过于商业化地去对敦煌进行旅游开发。

如果把莫高窟当做是“摇钱树”,“唐僧肉”,那么很快就会破坏珍贵脆弱的文化遗产,辛辛苦苦聚集起来的人才也会流失。

她以个人的名义给省领导写了汇报信,悉数说明了自己的担忧。

现在我们仍然能看到在网络上有些提问,问,

“莫高窟为什么不是5A景区”?

我们应当庆幸,正是由樊锦诗这样无数个莫高窟人的坚持,

我们宝贵的遗产才没有被过度地开发成商业化的旅游资源,得以被珍重的、小心翼翼地保存到现在。

而这一份珍重也必定会被延续到未来。

感谢这本书,让我知道原来在祖国的角落,还有这样一群人在坚持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

有一种信念,叫做莫高窟人的追求。

03“画画和养猪互不耽误”

这本书对我们普通人的人生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樊锦诗说:

宕泉河畔的老先生、老前辈们大多高寿,很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还能如此高寿?我想那是因为他们心无旁骛,守一不离。一辈子心里只想着一件事,画画就画画,研究就研究,纯粹地钻研业务,心态自然不一样。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的规律。其实真正让人感到悲哀的是人生有许多遗憾无法弥补,真正让人感到恐惧的是不知心归何处。

而这也正是《我心归处是敦煌》的深刻含义。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找到活着的理由和意义。

如果活着没有意义,那么死也便轻如鸿毛。

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同样提到了敦煌研究院的一位学者,段文杰。

她觉得在段先生身上,

她读到了孔子盛赞颜回的那段话: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段文杰曾经被下放农村,为生产队养猪。

在养猪的时候,他和乡邻和睦相处,还自给自足。

画画的时候就画画,喂猪的时候就喂猪,该思考美学的时候就去思考美学,该认真种地的时候就认真种地。

他养猪也养得很艺术,通过改善猪圈的环境,调整饲料成分和喂养的时间,几个月后,他养的猪就长得又肥又壮,段先生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家。

——《我心归处是敦煌》

这是何等的境界!

总的来说,《我心归处是敦煌》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好书。

不过,缺点也十分明显,编者插入了过多的文献资料,

有些可读性很差,完全照抄历史书的感觉,大家在读这部分的时候可以大胆跳过,直奔书中的精华,也就是关于樊锦诗的部分。

这本书真的引起了我对敦煌的极其浓烈的兴趣。

无论是从人生选择,还是历史传承的角度,敦煌都值得我们用最温柔最珍视的目光去注视。

我也对樊锦诗老师有了更多的敬意和钦佩。

希望有更多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珍宝值得去保护,有这样一群沉默但伟大的人在做着很有意义的工作!

疫情过后,一定要去一次敦煌!!

感谢你的认真阅读,希望你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我是贺宇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xs/15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