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地址 http://m.39.net/news/a_9084445.html
—记新徽派版画领军人物、合肥美术中心创作主持:张国琳
文/胡宝玉
众所周知版画是全球艺术四大教育体系门类之一: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版画是以"版”作为媒J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是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版、纸板、麻胶板、塑料板、绢网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极富艺术收藏价值。
安徽版画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徽州版画就以精雕细镂、婉约秀丽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版画界的一支劲旅而独领风骚。郑振铎先生曾在《中国木刻画史略》中说:“中国木刻发展到明的万历年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光芒万丈。”“特别重要的是徽派的木刻家们,竟占了主流的地位,成为古典木刻画的旗帜。”
新中国的诞生给新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安徽解放后拥有了周芜、郑震等第一代版画家。他们分别接受过解放区革命木刻和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的教育和影响。60年代初和70年代末安徽版画创作的两次高峰,是新徽派版画诞生的标志。赖少其、郑震、师松龄等领军人物以及周芜、张弘、陶天月、易振生、朱曙征、陈昌源、章开森、张在元、林之耀、蔡世明、赵鸿恩、程嘉瑞等一批新徽派版画创作骨干的涌现,将徽派版画艺术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安徽版画的新纪元。后被李桦先生和古元先生称之为“新徽派版画”而载于史册。
到80年代中期以后,安徽新徽派版画的创作进入到多元化时期,一批年轻的版画家脱颖而出,其中以张国琳为代表的新一代版画家沿着老一辈版画家开创的“新徽派”的道路勇往直前,伴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新徽派版画”由圈内而圈外,由省内而省外,由国内而国外,声誉日隆,是中国版画界的闪光品牌。因此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安徽的版画家们着力寻求新徽派版画的发展与突破。他们紧随时代脉搏,积极组织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题材创作。年由张国琳主创的巨幅套色木刻版画《汉代太学独尊儒术》,班苓、陈伟忠创作的巨幅套色版画作品《算盘与算法统宗》入选由中国文联、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于年完成问世。这两幅作品属于历史题材创作,作者以现代眼光观照和诠释中华文明历史,前者以厚重沉郁、对比强烈、构成丰盈的现代版画语言重新诠释了汉代太学儒术,而后者则以清新自然、线条流畅、构图空灵的经典版画语言重新诠释了古代算法算学。这两幅新徽派优秀画作启示人们,观照和诠释中华文明之“国学”,可以运用不同的版画语言,可以具有迥异的艺术风格,可以将现代感与历史感有机统一起来。因此,这两部作品问世,标志着新徽派版画艺术表现中华文明史尤其是“国学史”“科学史”的成功探索。
初见张国琳老师,朴素的外表,慈祥的笑容,手上拿着刻刀专专心致志的在创作版画,完全看不出是已逾七旬的艺术家,张国琳不仅版画有很深的造诣,他对中国传统画学,力求“创新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使其成为中国版画行业的佼佼者,成为安徽新徽派版画的领军人物。从业数十年取得诸多荣誉,被国内外多家媒体平台报道。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及著名画廊收藏。
张国琳老师近照
张国琳老师获得版画的最高奖项《鲁迅版画奖》
年张国琳老师担任安徽火炬手
跟随编者让我们详细了解张国琳老师的艺术简历,张国琳老师出生于年,祖籍宁波,合肥市文联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两届执行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年以来版画、油画、中国画作品共计19次28幅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国家级全国美展。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和安徽省美协大奖。年获中国版协颁发的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年获“安徽版画功劳杯奖”。其艺术成就编入《安徽百科全书》。年版画作品《高原秋爽》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至今已有四十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和著名画廊收藏。
三十多年来其作品多次出国展出,并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出版画集《大千世界》,《张国琳美术作品选集》1黑白绘画、2人物素描、3彩墨画、4版画花卉、5油画、6版画。理论作品《回味“大千世界”》,《新徽派版画》(见年《美术》月刊8期),《从画种的界限谈起》(见年2月7日《美术报》)。
其实张国琳的艺术之路还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当时受著名画家周思聪、蔡亮、梁玉龙、郭全忠指导,以现实主义为创作风格。代表作油画作品《永葆革命青春》(见天津美术出版社《工农兵形象选5》),版画作品《戈壁笛声》,《西北》组画。
八十年代张国琳又继续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探索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风转为严谨、理性。代表作版画组画65幅《大千世界》(见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个人画集《大千世界》,年《美术》月刊6期“画家介绍”,《人民日报》年10月25日版),版画组画12幅《山海经变》(见年《美术》月刊12期,《安徽百科全书》第五篇第四章)。
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山海经变局部》
九十年代初张国琳的艺术创作日趋成熟、追求淡雅、自如的东方绘画风格,多以静物和人物为创作内容。代表作版画作品《花》系列组画50余幅,其中近半数参加全国美展及出国展出,多次在《美术》月刊发表。
二十一世纪初年应德国汉诺威市政府,丹麦奥尔堡市政府邀请两次赴欧洲举办画展和考察。回国后对中、西绘画的起源、延伸、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矢志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全面的认识、探索和研究。代表作品写意工笔重彩画《敦煌舞韵》系列,《洋务风云》、《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
大型主题版画创作《安徽历代名人图局部》
绝版木刻版画《邓小平上黄山》
工笔重彩《洋务风云》
抗疫情水墨宣传画
写意工笔重彩《敦煌舞韵》
年,张国琳开始创作表现80位安徽历代名人的中国画人物组画《江淮风流》,全画2×60米(现作品长期陈列在安徽名人馆)。年主持并参与主创的巨幅写意工笔重彩人物画《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见安徽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安徽大厦大厅壁画),此画获由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六届世界美术大会美术特展金奖。
主题创作版画《生死印凤阳小岗》现存于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小岗精神——将改革坚持到底的凤阳小岗人》(局部)年×cm年创作
5年秋赴韩国、香港、伊朗举办画展、讲座和交流。
作品参展与获奖:
年作品《永葆革命青春》入选“全国‘双庆’美术作品展”并入编天津美术出版社《工农兵形象选·五》
年作品《集市》入选“全国第八届版画作品展”
年作品组画《西北红军在回区》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年作品《高原秋爽》入选“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年作品《展》入选“首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年作品《飞禽》入选“中国当代版画精品展”
年作品《花卉》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版画作品展”,年作品《花卉-荷》获“全国第十二届版画作品展”铜奖
年作品组画《花卉》五幅入选“中国美协第十届新人新作展”
年作品《红椅》入选“全国第十三届版画作品展”
年作品组画《花系列》四幅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年作品《禽》入选“中国百年版画作品展览”
年秋,开始创作表现80位安徽历代名人的中国画人物组画《江淮风流》,全画1.5×30米(现部分作品长期陈列在安徽名人馆)。
2年合作《光明颂》获“全国第十六届版画作品展览”银奖
年作品《生态》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作品展”
年作品《林散之像》入选“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年作品《花系列》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赴法国美术作品展”
年主持创作的作品《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入选“首届全国壁画大展”、“第十届全国美展壁画展”
5年再次主持创作《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获“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金奖,合作《江山万年图》获优秀奖。合作《中国象棋》入选“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
历年来张国琳出版版画著作:
《张国琳版画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9年)
《张国琳中国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9年)
《大千世界》(甘肃人民出版社)
《张国琳美术作品选集》一至六集。
发表文章:
《从画种的界限谈起》(文载年2月7日《美术报》)
《回味“大千世界”》,《新徽派版画》(见年《美术》月刊8期),
《从画种的界限谈起》,《透视安徽工笔兼写重彩画创作研究群体现象》(见04.2.7和06.3.18《美术报》)。
退休后的张国琳仍坚持在合肥市文联旗下合肥美术中心继续担纲版画的创作与研究,他说好的创作题材主要体现画家的思想和内在文化修养,年为推广学术文化张国琳兼任安徽公麟美术研究院院长,主导公麟研美术究院的理论与实践创作,在他的带领下使公麟美术研究院成为合肥美术学术领域的新名片,于此同时张国琳以身作则,勇于担当培养了一大批中坚力量画家。张国琳老师说在日益竞争的市场大环境下,画家要用自己的思想与理念创作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作品,做有价值的画家,对社会有贡献的艺术家。
年以来在张国琳的带领下一直坚持举办合肥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版画学习班,培训学员多名,完成版画习作近多幅。在这些美术教师带动下,合肥市几十所中小学开展版画教学和版画社团活动,得到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欢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