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招募启动敦煌壁画艺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守望敦煌之夜”活动现场

曼妙飞天、幽谧洞窟、虔心供养、肃穆法相……千年敦煌,究竟以怎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和青年学子为之着迷、心生向往?9月12日晚,上海交通大学“菁萃·大家讲堂”系列活动——“守望敦煌之夜”分享会暨“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招募启动仪式在闵行校区菁菁堂举行。一个人、一盏灯、一块屏,六位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身份,却都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敦煌文化弘扬做着贡献的敦煌文化爱好者走进上海交大,与师生们分享他们的动人故事。活动当天,“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招募启动,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在上海交大开幕。

首批“守望者”分享自己的“敦煌故事”

他们是创业者、策展人、媒体人、管理者、脱口秀演员、沪剧表演艺术家、交大学子,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却都在守望着灿烂的敦煌文化。“守望敦煌之夜分享会”由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笑友文化CEO史炎主持。上海交通大学83级校友、携程联合创始人范敏动情讲述了自己一直以来对敦煌文化的热爱,并深深有感于传统文化对于青年人的滋养和熏陶。因此,他联合校友创立了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并策划发起了“敦煌文化守望者”公益项目,希望借由敦煌文化的深厚土壤,助力提升交大校园的文化建设与师生的人文造诣。

跨领域艺术家、上海中心“丝路敦煌·幸福生存”展览总策展人米丘与大家分享了在展览筹备过程中对于敦煌文化的深刻感受。三年前的冬天,当他第一次见到了金光中灰色调的敦煌莫高窟时,便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召唤感,之后三年,他20多次造访敦煌,被敦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强烈震撼。他相信,敦煌的春夏秋冬、奇特的地形地貌、富有层次的色彩使年前的人类灵感迸发,创造出了浑然天成的艺术作品。世界上很多古老文明遗迹经过时间侵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敦煌莫高窟在年后依然灿烂,生生不息。看遍了敦煌的四季,他认为只有沉浸式的展览能完整地表达他对敦煌文明的崇拜与热爱,“一定要最全面地展示敦煌”。因此便有了这次“丝路敦煌·幸福生存”展览。

著名媒体人崔艳也带来了精彩分享。作为敦煌文化大使以及年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大型展览“敦煌:生灵的歌”的策展人,她坚持将当代艺术融入敦煌艺术之中。她回顾了去年10月27日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在交大演讲的画面,当王旭东宣布启动“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时,全场观众踊跃举手报名。“那晚的感人场景至今难忘,”崔艳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守望者的队伍,共同守护敦煌这座艺术宝库。

两位首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代表也上台与大家交流了他们在敦煌40天的守望心路。牛佳耕是一名外企高管,在英美从事金融行业26年,足迹遍布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见识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历史和文化宝藏,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向往与日俱增。作为首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中的一员,他表示,在敦煌的40天是一次特殊而宝贵的经历。“培训很严格。一开始的挑战是把洞窟完整讲解下来;后来这个挑战变成如何管理讲解时间,更加有效地服务顾客;之后我们又挑战了英文讲解。”他表示,在项目结束后,他将继续用自己的方式积极传播敦煌文化。

R吉B脱口秀创始人罗依尔不仅是一位策展人,也是一名艺术脱口秀演员。他想做一座桥,连通艺术和通俗。在敦煌的守望经历让他找到了“敦煌”这一推广艺术通识教育的切入点,以此为契机,他出品脱口秀《敦煌的慰藉》,以都市人求医的角度切入去谈敦煌历史风土人情和敦煌人的故事。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曾于今年6月在交大上演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中扮演了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茅善玉表示,在创作和演绎过程中,她被敦煌文化和樊锦诗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樊锦诗身上有着文化守护者的执着。从选定这个题材开始,整整五年时间,茅善玉数次到敦煌生活,与樊锦诗本人也成为了“忘年交”。剧中樊锦诗这个人物的主要唱段都是由茅善玉自己设计的,特别是樊锦诗丈夫离开的那段,茅善玉她一边设计唱腔,一边留着泪,既要表达出夫妻间那种很深的情愫,又要把知识分子那种含蓄的爱表达出来,因此在基本调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上下起伏的旋律,让它像水磨调一样旋律丰富,通过这种运腔把对丈夫的感激诠释出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演绎使观众们感受到这一代知识分子们守望敦煌的不易,激发大家了解敦煌的兴趣,对中国文化产生共鸣。

第二期“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招募启动

第二期“敦煌文化守望者”招募启动

分享会结束后,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上台向大家发出了一同加入“敦煌文化守望者”队伍的盛情邀请,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以及演讲嘉宾们共同启动了“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招募。此次招募面向社会大众招募敦煌文化爱好者——“城市中的修行人”,去体验中华文明的千面与厚重,研习敦煌文化遗址保存与发展的轨迹,在历史的投射间叩问生命的意义。

“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是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由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上海名道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办的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是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并组织志愿者,参与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并通过专业化培训实现莫高窟需求与文化志愿者能力的精准匹配,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创新。年5月,来自不同领域以及不同年龄段的10名“敦煌文化守望者”来到敦煌,在四十天的时间里以全新的身份——“洞窟讲解员”深度西进游历,直面敦煌这座令人内心激荡不己的千年博物馆,全程聆听专家面授史、地、文的内涵肌理,深访敦煌研究院,研修洞窟艺术留存千年的奥秘,探究敦煌壁画绚丽的绘描笔触。

在“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首期营中,来自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的在读研究生谢焕也通过层层筛选加入其中。在敦煌做守望者的四十天里,谢焕和伙伴设计了一套覆盖线上线下的调查问卷,“参观莫高窟后,你对什么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你希望通过哪种渠道了解莫高窟”?她希望站在游客游览莫高窟的心理角度,了解游客对敦煌的态度,以提升莫高窟文化的传播效率。“我们也要如樊锦诗先生一样,守住内心的热爱和执着,做一名大漠上的‘守望者’,诠释出属于自己的青春色彩。”谢焕表示。

在分享会正式开始之前,还进行了《守望敦煌》纪录片首映。纪录片围绕被敦煌人千锤百炼的“守望”精神,对年“我在敦煌讲壁画”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首期营的开展过程进行了真实记录。纪录片通过志愿者们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学习与实践的过程,表现了敦煌人守望千年文化的不易与艰辛,同时号召更多人成为敦煌文化的守望者,对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与传承。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开展

首期志愿者在敦煌讲解壁画

活动当天上午,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主办,程及美术馆、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名道文化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上海交通大学站)”开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学程及美术馆举行。

作为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五彩斑斓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塑像誉满天下。此次展览,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技术复刻敦煌石窟的经典艺术作品,突破敦煌石窟不可移动的遗憾,让广大师生能近距离一睹敦煌艺术的风采,也让大家感受到一代代敦煌守护人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展览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复制的敦煌石窟艺术经典作品20余幅,数字技术高保真地再现了敦煌石窟艺术的信息,真实地再现敦煌艺术的风华神韵。同时展出利用数字技术一比一复制的洞窟1个、藏经洞出土文献复制品3件、彩塑复制品2身;还有数幅解读敦煌艺术、敦煌壁画内容的图版,反映敦煌莫高窟旧貌及保护历史的老照片和反映敦煌及周边环境的图片,全方位、多维度地向观众们展示了敦煌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敦煌艺术的精髓。在展览现场,观众们还可以通过专业设备,体验莫高窟数字敦煌已上线公布的30个洞窟的VR虚拟漫游,并通过生动精美的多媒体视频《莫高霞光》等,获得对敦煌艺术更加鲜活真实的感受和理解。

首期敦煌文化守望者谢焕在高校艺术巡展上讲解

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们的回信中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增强青年学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牢固树立师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学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充分认识到文博育人在涵育大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会长单位和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秘书长单位,不仅致力于建设好交大自身的文博场馆,同时责无旁贷地搭建起兄弟高校、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文博沟通桥梁,借助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共同做好“文化育人”这篇大文章。

展览过程中,来自交大不同学院的近百名热爱敦煌文化的同学加入了讲解员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将用自己对于敦煌艺术的热情带动和感染观众们,并通过自己的服务,让大家在良好的观展环境中感受迷人的敦煌文化世界。展览将从9月12日持续至10月7日,随后展览将继续走进更多上海高校,面向公众开放,广大师生和市民可以近距离欣赏和学习敦煌艺术,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xs/17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