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酬与储蓄之间——传统徽州“钱会”的社会经济学解释
熊远报(5-29)
战争、市场与国家:正统景泰之际通货流通体制的变迁
邱永志(30-41)
宋代官物追偿制度及其债法的变化
郑显文(42-53)
唐代两税法的经济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王珏、何富彩(54-67)
明清山西商人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创新及其局限性
周建波(68-75)
近代宁波的洋银流入与货币结构
熊昌锟(76-90)
船钞的收与支:近代关税史的一个侧面
伍伶飞(91-)
破冰:天津港冬季通航的实现——基于海河工程局中外文档案的研究
龚宁、龙登高、伊巍(-)
检权之争:上海万国生丝检验所始末
宋时磊(-)
无锡农户收入结构的变迁(—)——基于“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系列资料”的分析
赵学军(-)
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中的集市贸易式微研究
姜长青(-)
—年的中国服务业改革:起源、动力与启示
李勇坚、夏杰长(-)
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粮食作物“”名实辨析
苏金花(-)
香港对内地转口贸易实际来源与去向研究(—)
孔威(-)
求新之路
——《中国经济史研究》31年历程浅析
赵德馨、杨祖义(-)
缅怀前辈大师风范,推进经济史学发展——吴承明、汪敬虞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常旭、王大任(-)
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研究(—)
熊元彬(封二)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与近代外国工业企业的比较研究
何世鼎(封三)
书讯(67)()()()()
主编:魏众本期值班主任:王小嘉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