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敦煌数个石窟群共有历代壁画作品五万多平方米,规模之大令人惊叹。而这些壁画作品数量之丰富,技艺之精湛,艺术水平之高则更加为世人所称道。
作为宗教艺术代表之作,敦煌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艺术源于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其特有的民族传统。
本文无意对蔚然大观的敦煌壁画做一整体概述,但求管中窥豹,从莫高窟游览时亲眼所见的45窟入手,对敦煌壁画中一分枝——,做一抛砖引玉的小小概论。
巍巍千载敦煌,浩浩艺术大观。
飞天的长袖轻摇,一根长长的衣带悠悠然越过历史,静止的画面就此永恒的屹立在大漠的风中;佛塑的衣摆翩跹,柔柔的线条穿透了千年,坚硬的顽石在匠心与虔诚中幻化出绰约的端庄。
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轻灵在敦煌交汇,丝绸之路的血汗与辉煌冲淡中国艺术的风雅与软香迤逦,补充进浓墨重彩的生命力和信仰与虔诚的幻妙。
抛却藏经洞中数以万计的经卷文物,千余洞窟的佛塑雕刻,单单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便已值得大书特书。从佛像、经变、供养人画像,到园林,神话,山水,建筑、风俗,“画在墙上的图书馆”之褒奖对敦煌壁画而言当之无愧。
笔者此篇无意对蔚然大观的敦煌艺术做高高在上的总体评述,但求管中窥豹,从莫高窟游览时亲眼所见的45窟入手,对敦煌壁画中一分枝——『经变画』,做一抛砖引玉的小小概述。
『所谓经变画,是佛教壁画艺术的一个种类,即用画像来解释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
若以广义论之,凡依据佛经绘制之画,皆可称为"变"。然而今日之"经变",既有别于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又有别于单身尊像,专指将某一部乃至几部有关佛经之主要内容组织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画(如涅槃经变)。
经变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会生活的平常琐碎可以从中得到反映,艺术家的奇思巧技可以在此领域内驰骋纵横,善男信女们的愿望可以从中得以升华,数百年风沙湮没的沉寂更使得经变画成为历史的绝佳见证,为今日的学者回溯历史风貌提供了一份极为详实全面的素材。
以艺术与美学班级敦煌游学时经敦煌研究院院长特批开放的45窟为例,该窟壁画的经典依据即为就畺(jiāng)良耶舍法师翻译的《观无量寿佛经》。
作为主体部分的“西方极乐世界”,竭力刻画西方净土的繁荣景象。画面上七宝池中现出一片宫殿楼阁,曲栏平台,气势磅礴,辉煌壮丽。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观音、势至菩萨分列左右,圣众围绕,庄严肃穆。
△莫高窟45窟—《观无量寿经变》
平台上乐队分列,演奏法乐;舞伎挥臂击鼓,踏脚而舞,巾带旋转,节奏激扬,迦陵频迦(美音鸟)亦拨弹琵琶,载歌载舞。圣众们沉浸在蕴含哲理的法音、法乐的美感享受之中。画面下部的七宝池中碧波荡漾,绿荷红莲漂浮在水面上,对对的鸳鸯和化生童子正浮游在水中嬉戏玩耍。净土世界的安乐静谧,祥和平悦展露无遗。
在这个极乐世界构想图的两侧,以对称的形式分别画着《未生怨》和《十六观》,都是《观无量寿佛经》中的故事内容。位于右侧的《未生怨》,是经中的《序品》,它讲述了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王当初求子心切,结下了未生怨的故事:
△莫高窟45窟—《未生怨》、《十六观》
王舍城的国王频婆裟罗年迈无子,整日苦恼。占卜后得知,山中有一位修行人,死后将投胎至国王家中。国王盼子心切,便派人断绝了修行人的饮食,修行人遂被活活饿死。不料修行人却转世成为白兔,国王便又派人捉来白兔,用铁钉将白兔活活钉死。
王后终于怀孕穗子,取名叫阿阇世,阿阇世太子长成后,将父王频婆娑罗囚禁深宫,断其粮水。王后韦提希身藏蜜面,璎珞盛果浆,探望国王,为其延续性命。阿阇世王发现后,盛怒之下几欲杀母,幸被二大臣功阻。阿阇世因此同时囚禁父母。被幽闭的频婆娑罗王夫妇,由是一心向佛。壁画中情节自下而上,表现了未生怨故事。
左侧的十六观画面表现了韦提希夫人因未生怨缘由,决心皈依佛法,采用十六种观想的方法,即观日、水、冰、琉璃、宝幢、树、八功德水、像、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杂(无量寿佛)、总(五百亿宝楼)、普(想象自身已到极乐世界)、上辈、中辈、下辈,最终往生西方净土。
如此精美绝伦的壁画必然费时费力,
那么为何要采用绘画的方式解释佛经,
传达信仰,
而非简单粗暴的将经文誊写其上?
经变画与北朝时期流行的本生、因缘与佛传故事画不同,它们不是提供给僧侣们坐禅观想用的,而是为了向信徒们宣扬佛经的真正内涵。
佛经的数量浩如烟海,其中的内容又很深奥。对于一般信徒来说,长时间地讲解佛教理论是很枯燥的事情,尤其在基础教育尚未得以普及的古代。为了弘扬佛法,必须吸引更多的听众,就不得不使讲解的方式通俗化,还要多穿插故事,多渲染。于是“俗讲”便在寺院中流行起来。
所谓俗讲,就是用通俗的故事来演说佛经。在俗讲之前事先写好的底本叫“变文”,即变易深奥的经文为通俗文。变文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有图画与其配合,这种图就是经变画。
和尚们在表演俗讲时,按照变文说唱为主,往往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再指出画面上的这个情节让听众们观看,以便加深信徒们的印象。
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南朝宋时的袁倩画有"维摩诘变",梁时之儒童画有"宝积经变",隋统一天下后,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得以结束,及至大唐盛世,万国来朝,中华文明进入一个辉煌的纪元,人们对佛教的信仰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为了加快推广各种深奥的佛教理论,经变画应运流行。
而莫高窟的大型经变,在表现西方净土的辉煌壮丽之时,亦大量呈现世俗人间的生活场景,商旅农夫、强盗猎人、耕种收获,无形中为历史留下了真实而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录。
从人间烟火到净土庄严,
从凡俗纠缠到飞天翩然,
匠人们将技艺融入虔诚,
将毕生挥洒石窟,血汗辛劳,
筑出俯视悲欢的灵光幻妙。
经变的内蕴在此,信仰的魅力在此
敦煌的风光在此。
-------Wel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兰州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