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耳朵里的敦煌二十六壁画的病害

丝绸之路的咽喉

河西走廊的尽头

敦煌,敦煌

犹如散落茫茫戈壁的一颗明珠

那时商旅往来、车马停歇

贸易繁荣、文明交汇

……

东汉应邵注《汉书》中

释“敦煌”之名:敦,大也。煌,盛也。

壁画病害

敦煌石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但由于受所处气象环境、壁画制作材料及壁画所附岩体矿物质组成等因素影响,敦煌壁画产生了多种病害,其中最典型的有壁画颜料变色、褪色,壁画颜料层皲裂、起甲,壁画地仗层酥碱、粉化,颜料层霉变、污染以及过去香火和洞窟住人对壁画造成的烟熏等。颜料变色壁画病害之一。壁画彩塑、绢画等艺术品所用颜料因化学、物理变化而引起的变色现象。特别是含铅颜料最容易产生化学变化。据科学分析,壁画颜料中红色的铅丹(Pb3O4)经长期氧化就转变为褐色的二氧化铅(PbO2)。铅颜料变色历代都有,以北朝和唐代最严重。在壁画绘制过程中,多种颜料互相调和,千百年后,也引起各种不同的变色现象。关于引起变色的原因很多,但光照和相对湿度的增高是主要因素

起甲

壁画病害之一。表现形式是壁画白粉层及其上的颜料层发生龟裂,进而成鳞片状翘,甚至脱落,只剩下壁画泥层,严重者壁画损失殆尽。原因主要有:(1)颜料及白粉层用胶不当,胶质老化失去粘结作用。(2)因气候干燥壁画地仗泥层制作过于光滑、白粉层与之粘结不牢固。(3)后代在前代壁画上只涂刷一层白粉层后即绘制壁画,由于白粉层与原来壁画粘结不牢而形成后来绘制的壁画起甲剥落。根据不同形状又可细分为龟裂起甲、颜料层起甲、粉层起甲、泥层起甲、泥层起甲等几种。

脱落?

壁画自然病害之一。因不同情况可细分为几种:1、壁画支撑体崖壁脱落;2、地仗层脱落(Deep?Loss);白粉层脱落(Loss?Of?Paint?And?Ground);4、颜料层脱落(Loss?Of?Paint)。其中,白粉层、颜料层根据形状又可细分为疱疹,逐渐变大,最后和颜料层一同脱落

空鼓

壁画病害之一。壁画地仗层与洞窟石壁局部分离的现象。一般产生于大型洞窟中。原因主要有:(1)壁画地仗与崖壁粘结不牢,在地仗自身重力的作用于下,地仗局部分离空臌。(2)壁画面积过大,长期在湿差的影响下是地仗脱离崖壁,此种病害的发展科导致壁画大面积剥落。

酥碱

盐害俗称酥碱,也有盐化、返碱、白霜等名称。石窟文物病害之一。是指在水分参与下、洞窟围岩及地仗层中的矿物盐分在洞窟产生表集作用。盐类壁画表面聚积就出现了“返碱”、“白霜”。由于盐害的产生改变了壁画及地仗层的结构,可使地仗膨胀起、酥松、粉化、脱落,严重者可使地仗层逐渐散落。这种病害多发生在底层洞窟靠地面的壁画处以及最上层洞窟的顶部。据统计,仅莫高窟就有产生这种病害的洞窟70多个。

▲敦煌研究院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已经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石窟壁画保护修复程序

三危山前,在辽阔苍凉的戈壁大漠深处,敦煌莫高窟已伫立千年。石窟内历经千年历史风尘,面临不断起甲、脱落、发霉、变色、空鼓、酥碱等病害侵扰的壁画,如今能够重现昔日的精美绝妙,要归功于那些潜心守护他们的人——壁画修复师。

我们也向把青春默默奉献给敦煌莫高窟保护和修复的“大国工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延伸《小知识》壁画修复步骤(在此仅简单列举壁画修复步骤)(1)拍照、临摹,提取原始资料。(2)画面清理及临时加固。(3)标号分块揭取。(4)运回实验室。(5)绘制病害图。(6)根据病害图制定修复方案。(7)拼接、加固(体积较大的的壁画为了方便移动、展览采取分块加固,展览时采取分块摆放。)

晋行记研学讲师

金俊音

(小金哥哥)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志愿者讲解员上海中心大厦敦煌大展特约讲解员曾先后在敦煌、兰州、南京、上海、徐州、重庆等多地分享讲解敦煌文化。年1月曾受邀与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老师一起录制CCTV1频道《开讲啦》节目,年杂志《大学生》对其进行专题报道。从耳朵到心里从遥远到眼前少年童行陪你一起成长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欢历史、喜欢古建、喜欢旅行

请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nhuangshizx.com/dhsxs/14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